顯示具有 禁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禁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藏在⽇華牧師⼼裡的遺跡(三)

 


如何才能夠於短時間內趕上,成為如同利亞般最優質的徒?

l  在神的造神計劃中,神希望人有願意「我突破」的特質和決定,而非「奴隸化」般事,如此才能夠飛快躍進。

l  神很介意我們和祂之間感情上的關係,我們應如同利亞,能夠讓神的情話震撼和感動自己,而非變成⾺⼤

l  維護⾃⼰對信息的感動,充分被信息震撼到「入入肺」,並且盡量維持,才能與神共鳴和真正被改變。


Eddie 策略家:「⽇華牧師,⻄緬剛才問了⼀個問題, 就是⾺利亞在極短時間內趕上,成為主耶穌最優質的⾨徒。如⽇華牧師所⾔,我們只餘下3年時間, 真的要⾃我反省,要由半信半疑變成絕對相信, 其實,這是否必須擁有⾺利亞那種底⼦? ⾺利亞遠遠超越⾺⼤,她總是坐在主耶穌基督腳前,靜⼼聆聽神的話。但是,我們教會中,有些⼈已返教會多年,卻不能夠提起腳步趕上。 他們這⼀班⼈在這3年間,是否缺少這種使其能趕上的特質?是否真的要有⾺利亞的底⼦,才可追上呢?」

神讓信仰的磨練成為人生衣食住行的枷鎖


天國道的原則讓我們知道,人生中各種枷鎖都是神刻意製造出來,目的是藉著人生中各種需要,挑戰及要求我們,究竟是選擇以神為先,還是選擇優先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如主耶穌在馬太福音所說,究竟我們是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還是先求滿足自己肉身身心靈的需要呢?



因為神創造人類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看看世上究竟有誰,會因為決定跟隨神,而甘願放棄人生各種需要,看神比世上一切、比滿足自己生存需要都更重要。


神創造給人類的各種需要和滿足感,
其實都是為要考驗人類的枷鎖。

例如︰人生中,我們需要金錢來維持生活,但神卻要求我們納十分一和奉獻,並要賙濟窮人,所有基督徒都要作出取捨,是擁有更多金錢作為保障重要呢?還是順服神納十分一和奉獻,並賙濟窮人更重要呢?

又例如︰人人都需要食物充飢,但神卻要求基督徒習慣禁食,禁食明明是抗衡神創造給人類的食慾,但神卻藉此挑戰我們,會否為別人代禱或因虔誠的緣故,對抗人類肚餓的需要,看順服神比充飢更重要。

又例如︰人類一生只有幾十年壽命,但神卻要求基督徒遵守不可停止聚會的原則,放棄人生最寶貴的時間,要投資在天國,而不是為自己而活。



甚至,神早已在聖經中設立律法,吩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而犯罪,走一條容易滿足需要的路,而是要按正途行事,在罪和義、闊路和窄門當中取捨。

所以,聖經中,神為人類設定的各種律法和限制,目的都是讓人主動抗衡同樣是神創造給人類的各種需要,因為神創造給人類的各種需要和滿足感,其實都是為要考驗人類的枷鎖。如果人有智慧的話,就會選擇神,放棄滿足這些所謂基本需要的枷鎖,當人懂得有智慧地選擇神,才是得著真正自由的人生,不再被各種枷鎖捆綁,因為順服神而得以自由。

加拉太書 5:1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約翰福音 8:32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馬太福音 11:29-30
29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相關文章:
神預設人生的需要成為枷鎖
人生的枷鎖 

第一種人:不願意放棄肉身需要的枷鎖

然而,現今世代大部分所謂教會,將神給予基督徒的軛完全抛開,不願意放棄肉身需要的枷鎖,不願意執行神的律例和限制,卻相反放縱肉體的情慾。

例如:現今大部分教會,都不會把犯姦淫的基督徒趕出教會,部分教會甚至主動接納同性戀者加入,明顯,這些教會完全不明白天國道的真義,也不知道肉體需要其實是一種枷鎖。

他們以為,把聖經的高標準沖淡了,就會有更多人願意信主返教會,但他們卻不明白,當福音的標準沖淡和降低後,就會將神創造人的目的完全摧毀,因為神創造人的目的,就是要挑戰人究竟是選擇為神而活,還是為這些枷鎖而活。

就好像一場障礙賽,所有障礙物都是由主辦大會設定,參賽者要跨過一切指定的障礙物,到達終點,才有機會得獎,如果參賽者把障礙物挪開,或換成非大會指定、難度較低的物件,即使能夠第一名衝線,也會被取消資格。

神在信仰設定的限制也一樣,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神設定的律例典章,才能成為合格的基督徒,可以被提成為賓客、童女或新婦。



可是,現今很多教會和牧師,卻挪開神為基督徒設定的限制,甚至容許同性戀的罪出現在教會,美其名是把難度降低,但卻摧毀了人生的意義,因為當一位基督徒的目標不是似神,不以似神而自豪,其實,他已經喪失了進入天國的資格,亦錯失了神鑄造新婦的目的。

所以,現在我們就明白,為何創世記,神會以火從天降,毀滅干犯同性戀罪的所多瑪和蛾摩拉,一個活口也不留,因為當人類容許這種罪發生,其實再多活一天也是多餘,多一天性命,也只是為自己增加多一天罪孽,在永恆中受刑。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同性戀文化,令全城的人只為滿足自己的邪情私慾而活,他們生命已經毫無意義,亦不會有將來和永生。

所以,啟示錄預言,當四馬的災難和審判出現,全球的四分之一人口將會死去,即是超過17億人死亡,而兩個毛衣人亦可以隨時隨意用各種災殃攻擊世界,最終,世界經歷神的各種審判後,在啟示錄完結的時候,全球只剩下一半人口,另一半就被神審判而滅亡。這些人都是死有餘辜,在世時犯了必死的罪,將生命的需要無限放大,就算活在世上也毫無意義,多一天的生命,只會為自己的永死帶來更多痛苦。

相關文章:
同性戀合法化觸發審判

第二種人:認知人類的需要是一種枷鎖,走向禁慾主義。

另一方面,世上有另一群人,當他們知道人類的需要是一種枷鎖,就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禁慾主義,例如:佛教的和尚和尼姑,或天主教的神父、修女和清教徒,他們誤解信仰是叫人禁慾,禁止修道的人結婚或吃肉。




其實,信仰並非禁慾主義,神會滿足我們的需要,並且是神創造人生命中的需要,只是,神要求我們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當面對自己的需要和天國的限制時,我們會選擇天國和順服神的命令,而不是先滿足自己的需要。

相關文章:

珍惜人生每一次行真理以及面對考驗的機會,
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

並且,神設計每一個人生命中要遵守的規定,都有著指定的時間的鎖,例如:聖經規定不可以婚前性行為,人就不可以犯這個罪,如果犯了,也不可以無賴地說,下次結婚前不會再犯。

換句話說,我們要珍惜人生中每一次行真理以及面對神給予的考驗的機會,因為人的一生,只會經歷一次十歲、二十歲、三十歲,這些不同階段中,神都會給予獨特的考驗,但我們只有一次機會面對。假如你在十多歲的考驗中失敗,就只能面對往後其他階段的考驗,永遠錯失十多歲的階段中,能夠勝過這獨特考驗而得獎賞的機會。

又例如:一位學生在考試前不願意溫習,他不可以說等考試過後,知道出甚麼題目才溫習,再給我第二次機會云云。

神創造的人生也一樣,人只有一生,神給予的眾多考驗和磨鍊,也只有一次得奬賞的機會,或有著指定年齡和時限,錯過了就沒有第二次機會,就算下一次願意順服,所得的獎賞也必定大打折扣。


主耶穌的降生至被釘十字架,最後從死裡復活升天,再次坐在神寶座的右邊,就證明了即使是天上的神,如果放棄神的位份,降生成為一個平凡的人,也可以重新開始,藉著人生的過程,完全順服神的帶領下,最終得著永生,甚至升到天上成為神的位份,用短短33年半賺取再次成為萬有的主宰,甚至賺取全人類的永生,讓人只要願意接受就可以得著。

主耶穌正是向世人示範了,人生種種際遇,每種需要、困難、衝擊、磨鍊,都是由神命定,神希望我們懂得作出適當取捨。

就如彼得曾經問主耶穌,他為到天國,已經放棄了地上一切需要和夢想,將來會得著甚麼呢?主耶穌就應許他會得著百倍的祝福,並得著永生與神同掌王權。

馬太福音 19:27-29
27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
28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29 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親、母親、(有古卷加: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

當任何人願意為到神和天國的緣故,放棄本身由神刻意創造給人類本能的需要,如經文所講的房屋、弟兄、姊妹、父親、母親、妻子、兒女、田地,他們就在人生中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因為神為人類創造這些本能上的需要,目的是讓人在需要和順服神之間作出取捨,究竟我們會否愚昧地,為了滿足神為我們創造本能上的需要,放棄事奉神、順服神的機會,例如︰需要一間房屋,因而花一生去供樓。

還是,我們有智慧地看穿真相,知道這些需要其實是一個枷鎖,懂得為神和天國的緣故,放下這些枷鎖,不被這些需要捆綁一生,我們就能夠完成人生真正的目的,尋找到神,並成為法則的承繼者。

相關文章:
聖殿與行完「天國道」的枷鎖

為何我們的需要其實是枷鎖呢?

以一間房屋為例,蝸牛不會花一生去買一間房屋給自己住,因為牠天生就有了,蟹亦如是,本身已經有一個外殼供自己住。



但人類卻需要建立、租或買一間屋,給自己和家人居住,是誰告訴我們要這樣做呢?其實是神在人類身體的需要和文化上的設定,令每一個人都需要居住的地方。為何神要這樣做呢?目的就是為人類製造一個枷鎖,到了時候,人就要在天國和枷鎖之間作出取捨。

又例如:人類的男女性別是由神創造,家庭關係亦是神設定,當然,男女間的愛情,以及家人的親情,也是神製造。假如神創造人類如同單性繁殖的生物,例如植物和無脊椎動物般,人類就不需異性和建立家庭來傳宗接代,生命就簡單得多。


  • 為何人類天生沒有厚毛遮蔽身體,需要製造衣服呢?
  • 為何人類沒有獅子和老虎般的大力和利爪,可以保護自己和獵食,卻需要製造工具狩獵才可以吃肉呢?
  • 為何人類吃了不乾淨,或是被蒼蠅污染了的食物,就會生病、肚痛,但生活在垃圾堆的蒼蠅卻不會肚瀉呢?
  • 為何人類在太陽下暴曬會患上皮膚癌,但生活於沙漠的蜥蜴,即使每天被太陽暴曬卻不會有問題呢?
  • 為何神創造的人類,是萬物中最高尚、最高等的生物,卻不如世上眾多動植物般,天生已經擁有生存的本能,反而有著最多需要呢?
  • 如果人類是神所創造最高等的生命,為何神沒有讓人類集所有動植物的生存本能於一身,無須滿足任何需要,無須進食、無須穿衣服、不怕冷不怕熱、力大無窮、可以單性繁殖,而且永遠不死呢?

其實,神創造的植物並不需要主動尋找食物,因為太陽和泥土已經可以供應植物一生所需,但人類卻需要四處尋找食物。非常明顯,人類不是由進化誕生出來,如果人是進化而來,人類的身體就不會有這麼多需要,應該早已集合全地球所有生物的本能於一身,但事實卻相反,人類是地上一切生物中,有最多、最複雜需要的生物。

就如人類不會創造一部殘缺不全的智能電話,要外加電池和屏幕,每部電話只能用一個App,想用多一個App就要買多一部電話,人人都要帶著十部電話,如果要連接網絡,更要另外接上雨傘般大的天線。但是,神創造人類卻如同殘缺不全的電話般,有很多需要滿足的地方,並且是要外加,不是內置就有,不同於眾多動物,亦不如人類創造的智能電話,集多功能於一身。

相關文章:
人的本能與進化論的錯謬


其實,如經文提到,房屋、弟兄、姊妹、父親、母親、妻子、兒女、田地,所有需要都是神刻意為人類創造,最終成為一個試驗,試試我們能否看穿這個謎題,找到人生的真正意義,這就是人生的目的。

並非為了滿足需要,以及不斷增加枷鎖的數目,而是能夠以神的國和神的義為先,突破這些枷鎖的限制,令這些本來控制著我們不能跟隨神的需要,變成幫助我們在信仰上成長的工具,就是作出正確的取捨。例如:

  • 大部分人都需要一份工作維持生計,但你會否因為工作而放棄返教會事奉神呢?
  • 大部分人亦需要配偶,但如果你的配偶是外邦人,而且攔阻你返教會,你會如何取捨呢?
  • 許多人的夢想是移民歐洲,或是其他氣候良好、民風良好、有禮貌、有文化的美麗國家,但位於香港的錫安卻是世上唯一擁有恩膏的教會,那麼,究竟是夢想重要,還是神的旨意更重要呢?

只要神改變我們品嚐人生的觸覺,
已經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

當我們願意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神不單可以供應和滿足我們一切需要,並且,只要神改變我們品嚐人生的觸覺,已經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例如:

  • 神改善我們的健康,我們就可以比一個需要日日看醫生食藥的有錢人更能夠享受人生。
  • 神改善我們的胃口,就能夠比一個花一生尋找美食,但味覺早已麻木的美食家更幸福。
  • 神使我們長壽又快樂,就能夠比一個一生只為賺更多錢來享受人生的工作狂更快樂。
相關文章:
創造主預設世人各樣需要的本能
人類的滿足不是存在於物質界

小結: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是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並讓神滿足我們的需要,這就兩全其美了。不單完成了神的旨意,得著永恆的獎勵,並且今生亦會無憂無慮,因為神已經使我們成為世上最滿足、最快樂的人。


資料來源;
2010 - 2012 恩膏引擎全力開動!!: 神讓信仰的磨練成為人生衣食住行的枷鎖

恩典與耕耘出現不同的豐收


綜觀基督教的屬靈恩賜發展,不難發現普世基督徒都是不思進取,懶得在屬靈裡耕耘更多知識和智慧,一味只是向神求恩典。在經濟上,只祈求神每次恩典的供應,卻不會藉著耕耘,躍進至擁有神豐盛榮耀的富足,一無所缺。在健康上,只祈求神的恩典,賜下超自然的醫治,卻不會祈求神的智慧,耕耘來自神的超自然健康。顯然,普世基督徒都不懂得分辨,「一味靠著恩典」與「努力耕耘屬靈田地」的分別。


正如一句中國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道理其實很簡單,得到魚是目的,而釣魚卻是方法。獲得一條魚能解一時飢餓,卻不能解決長久的糧食問題,如果想永遠有魚吃,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換句話說,要滿足人生的需要,一味靠著恩典供應並不是辦法,倒不如從別人身上學習知識和方法。



所以,中國古籍《淮南子·說林訓》寫到:「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既然想得到河裡肥美的魚成為食物,不如回家織網,學習捕魚的智慧。



這正好對比基督徒從不努力學習,一生只求神的恩典,常常靠著配給,沒有負起作為基督徒的責任,努力在天國道上持續進步。在神眼中,每位基督徒都必須持之以恆,努力不倦地耕耘更多屬靈田地,成為一個勞力的農夫和得著豐盛漁獲的漁夫。

眾多靈恩事奉者在各樣屬靈恩賜上,例如:恩賜運作、說預言、醫治病人等領域,往往都患得患失,常常失準,神蹟奇事時有時無,正因為他們一生都是向神取魚的人!
大家可以想像,一個持續向人乞求魚的人,會是甚麼態度呢?

他們只會不約而同地,以乞求方式禱告和禁食,乞求神賜予恩典,但卻不會用心耕耘和進步,當然,神不會獎勵他們的懶惰和貪婪,恩典賜下的供應和彰顯就會越來越少。縱使他們聲嘶力竭地向神禱告,但他們的懶散,在神面前一次又一次支取恩典後,就變得越來越不配得,最後,甚至失去神的同在和探訪。

相比下,那些明白魚的來源,懂得並願意釣魚的漁夫,就會發現恩典與耕耘的分別。

神蹟醫治和各種屬靈恩賜亦一樣,普世教會不斷舉辦奮興會、禱告會、禁食會、靈修會等,其實都是背道而馳,不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方法,只向神一味乞求恩典,卻沒有耕耘神賜予的種子和自己的心田。




大家必須理解,我們不是反對接受神的恩典,並非不禁食、不禱告,以賽亞書亦提到神悅納一種「鷹的禁食」。禁食和禱告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們更有憐憫的心,更理解飢餓人的困苦,更加憐憫貧窮人,改善自己的心田,成為優美的泥土,而不是苦苦哀求神的恩典。在我們信心不足的時候,其實給予一次恩典就足夠,並非容讓人沉醉於懶散、不耕耘的人生。



以賽亞書 58:6-11
6 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
7 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
8 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
9 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允;你呼求,他必說:我在這裏。你若從你中間除掉重軛和指摘人的指頭,並發惡言的事,
10 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
11 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

確實,當我們盡自己的責任,持續耕耘和成長,神必定會時常引導,讓我們的人生藉著耕耘得到豐收,擁有真正超自然的富足,一樣也不缺,而不是每每於缺乏裡,等候神單次性的供應。



在健康上,當我們持續學習及耕耘,擴大祝福的餅,亦可以擁有神超自然的健康,一生沒有疾病,而不是不斷祈求病得醫治的神蹟。




相關影片:
錫安教會主日信息 ── 曼德拉效應系列 42 總結感言10:恩典與耕耘出現不同的豐收 
資料來源;
2010 - 2012 恩膏引擎全力開動!!: 恩典與耕耘出現不同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