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犧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犧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普世教會憑自己建立肉體的負擔

原來普世教會和基督徒,往往都是按著自己的私慾,憑空製造出眾多枷鎖,自己建立了很多肉體負擔,甚至混淆屬靈、屬血氣和屬魂的枷鎖。


肉體的軛和屬靈的軛分別
如一些佈道家,口稱為了神的緣故而帶領大型聚會,所謂為神不斷奮發及努力,但他們內裡所背負的枷鎖,其實源於虛榮心,就如聖經所說,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一切都是來自他們內裡肉體的枷鎖,並不是神賜予屬靈無私及犧牲的軛。

約翰一書 2:15-17
15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
16 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
17 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無庸置疑,當今普世教會和事奉者,都是借屬靈的名字,去完成自己肉體需要所製造出來的枷鎖。其中一種軟弱,就是屬靈的懶惰,很多所謂事奉的牧師,都不會每星期努力預備一篇全新的信息,也不會有固定靈修的習慣。當他們出來事奉的時候,往往只是分享神學院所學的3年教材,分享完畢後,就會不斷重複這些資料,再沒有進深的研究,更沒有嶄新的啟示。

這種情況就源於他們自己肉體的枷鎖,因為他們在屬靈裡懶惰,不思長進,甚至將這些肉體的枷鎖,就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變成全教會的負擔,帶領全教會一同背負這些無稽的枷鎖,一起繼續完成。

就如一些教會的執事,會嘗試建立出一些系統,如3年聘請方式,更換和解僱他們不滿意、不合乎他們宗派傳統及禮儀的牧師,以免日後有任何真正合乎聖經的新做法,會與他們的宗派傳統有抵觸,既然,每位新聘請的牧師,都僅僅只有3年合約,自然,新上任的牧師也只好對執事會唯命是從,不敢有半點違背傳統的新做法。




甚至,執事會將不斷聘請新牧師的做法,美其名稱為「是神的呼召(calling)」,是神不斷呼召新牧師取替上一任牧師,來參與他們的教會,所謂事奉神。歸根究底,他們只是藉著神的名字,不斷完成自己肉體的枷鎖,而屬靈裡,只是不思長進,不願意冒險跟隨神,這就是人在屬靈裡懶惰,最終演變成全教會一同背負這種屬肉體,並非來自神的枷鎖。

普世教會賣恩膏而維持事奉
此外,喜歡出賣屬靈恩賜賺錢、賺取虛名、喜歡出名的事奉者,同樣會為所謂的事奉而努力,奔波勞碌,熱心貢獻。可惜的是,他們其實根本不是來自神的呼召(calling),只不過是肉體的負擔,是情慾的枷鎖,是肉體的債。

所以,為何我們要分辨肉體的枷鎖和來自主耶穌屬靈的軛?因為不論是肉體的枷鎖,或是來自神的軛,它們都是一種負擔,會推動人不斷作出犧牲,但是,肉體的枷鎖,是滿足自己肉體和情慾的需要,是來自人私慾的需要所形成的枷鎖。

至於來自屬靈神賜予的軛和負擔,雖然都會讓人產生推動力,不斷作出犧牲,但最終,卻是為了完成神的託付,讓人打破人生的枷鎖、不斷成長,更似神的形象。

故此,現今我們可以看見,整個基督教界裡,豈不都如昔日的法利賽人一樣,喜歡藉著屬靈的名字,滿足自己肉體的枷鎖。而最快捷的方法,當然是由敬拜神、事奉神,變成拜金牛犢,讓金牛犢,即金錢帶領他們。

可是,當任何教會或事奉者,不斷出賣屬靈恩賜來賺錢,將詩歌、講道、神蹟及屬靈聚會,變成賺錢取利的商品,效法先知巴蘭貪愛不義之工價,以敬虔成為得利的門徑。他們還可以稱為基督教?他們還算是按真理而行,將福音完全免費地白白傳出去,叫人免費同得福音的好處?




馬太福音 11:28-30
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29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總結
其實,他們只是一群自欺欺人、一生轉向敬拜金牛犢,一心欺騙神的人,他們為了逃避成長,時常美其名地將肉體的枷鎖,取替屬靈的軛,但從來都沒有放下及打破自己私慾的需要和重擔,也沒有背負起主耶穌給予的軛,為神不斷犧牲及躍進,最終,他們的結局也是枉過一生。 

相關文章:


參考連結:


天國道與一生果效從心發出



今篇「天國道」信息中,日華牧師為我們分享到,原來神在每一個人被授予生命的一刻,已經將天國道放在各人心裡。只是,各人要按著自由旨意作出正確選擇,行在人生的路途上,才會產生功效,這就是「天國道」的奧秘。

箴言 4:23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情況正如現今網絡上一些連線的RPG角色扮演遊戲,雖然遊戲世界裡,每個人參與的角色、技能、專長、個性、背景都不同,多姿多采、千變萬化,但按著遊戲設計者的設定,即使玩家參與不同遊戲角色,都可以有同樣任務和遊戲目標,不同角色都可以用不同方法,同樣完成遊戲的每個任務和目標。

同一原理,對於創造主而言,各人雖然有不同的背景和特質,只是各人同樣可以按著自由旨意,作出正確選擇,最終必然都可以尋找得到「天國道」,完成神的使命和計劃,這就是神授予各人得著「天國道」的奧秘。



各人按自由旨意,從內心不斷作正確選擇,
終定能尋找得到「天國道」。

就如在商業及營銷界,他們都相信,於1967年,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所發現的理論,稱為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又稱六人定律。

他認為,世界上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經過6步不同的聯繫,就能夠建立起聯繫。換句話說,任何兩個素不相識的人之間,通過一定的聯繫方式,必然能夠產生聯繫或關係。

超過30年來,這個六人定律仍然得到保險及直銷業從業員的廣泛應用,讓無數人相信,世人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的概念,絕不是一個空想,每個人都可以從互不相識,變成可以產生連繫。

試舉一個例子:


曾經有一個實驗,有一位股票專家,發送了一封有關股票的電郵給一個陌生人,他要求這個陌生人,將這封郵件轉發給另一個熱愛炒股票的人,將電郵廣傳開去。意想不到,該電郵經過第六次轉發之後,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這封電郵竟然被一位陌生人,送回股票專家的郵箱。經過了無數次類似的實驗後,專家們發現,由發出信息,至收回同一封信息,平均會經歷6個人次,即是單單需要透過6步轉載。

相關連結:你聽說過六人定律嗎?你為什麼沒想過要利用它?

同樣,於神的創造裡,早已經將天國道放在各人心裡,身處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人,縱使毫不認識受膏的新婦教會,但只要各人按著自由旨意,從內心不斷作出正確選擇,如六人定律一樣,他們最終都必然可以尋找得到「天國道」,被神帶領,遇上受膏的新婦教會。

因此,事實上,主耶穌在三年半事奉分享的眾多教導和題目,正正是談及天國道這個題目,向世人示範出天國道的道路,並且讓世人明白,天國道其實一直潛藏於各人心裡,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抉擇,唯有當人甘願放下自己的需要和枷鎖,背負起主耶穌的軛,就是各人生命中的十字架,決心跟從神,才能夠行完天國道!

約翰福音 14:6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馬太福音 7:13-14
13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14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同樣,在主耶穌釘十字架前6日,將要放下自己的生命,於是透過約翰福音第12章,分享了以下教導。

約翰福音 12:23-26
23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24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25 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26 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相關文章:
主耶穌示範沒有枷鎖奉差遣的人生
神製造人生枷鎖的用意-成長駕馭枷鎖

明白事奉神是一種犧牲,好讓我們行完天國道。

只可惜!縱使主耶穌非常認真及鄭重地教導了天國道,啟發眾人作出最正確的選擇,要把握人生、為神而活,換取永恆的獎勵。但是,普世大部份教會和基督徒,卻完全唾棄這些教導,甚至倒行逆施,為著滿足人生的需要,選擇以唯利是圖、事奉瑪門的方式,枉過一生。

原本事奉神就是一種犧牲,好讓我們行完天國道,只可惜,大部份教會和基督徒卻看「犧牲」是一種虧損、剝削,故此,他們樂於將「事奉」看為一種得利的門徑,貪慕虛榮地爭取名利和利益。

絕大部份事奉者都沒有遵照神的吩咐,就是福音是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為要叫人不用花錢,同得福音的好處,他們卻反倒選擇將神賜予的恩賜、詩歌、啟示、書籍和講道,變相出售賺錢,滿足自私的需要。

顯然,他們都不曉得天國道的真意,如聖經所說︰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裡發出,但他們卻一生錯失了天國道,沒有塑造自己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以及似神、有神樣式的形像。

實在,普世人都有一個誤解,誤以為天國道和永生是存在於物質界,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神創造人的時候,原來早已將天國道潛藏於各人心裡,各人與生俱來就可以發自內心尋找出天國道和永生。


相關文章:
世界的兩大定律 

為何天國道和永生早已潛藏於我們心裡呢?

所以,按著神的創造,各人內裡的良心,就已經有了各種追尋善良、誠實、忠心、愛人和公義等特質,世人的心裡早已存在這些屬神性格的選項(option),與生俱來已經知道屬神的性格是好的、是正確的,我們的良知,也會輕易品嘗到這些優美性格帶給人類的滿足感和喜悅。

相反,當人選擇違背良心、欺騙、不誠實、怨恨、謀殺及不饒恕等,人內裡的良知,就會產生厭惡感,感覺不開心,充滿遺憾。

為何會有這種反應呢?


沒錯!這就證明,天國道和永生早已潛藏於我們心裡,神在創造的時候,經已授予各人。

正如過往「天國道」信息分享到,世人一直渴望尋找及享受美味的食物,但人能夠品嘗食物味道的機能,其實一直都不是在食物裡面,而是在我們的舌頭上,在我們身體裡。

就如一餐豐富的自助餐,有安格斯牛扒、餐湯、甜品、雪糕等,但真正能夠品嘗食物味道和滿足感的機能,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體裡,而不是在食物裡。

所以,對於蚯蚓和蚱蜢而言,同樣的自助餐,安格斯牛扒、餐湯、甜品、雪糕等,根本完全不美味,只因為神沒有將人類品嘗食物的機能授予牠們。



同樣,信仰上的天國道和永生,其實一直在我們眾人的內心,一切只在乎人怎樣回應信仰,是否按著真理和一顆善良的心,每每作出正確的選擇,將天國道和永生演繹和示範出來。故此,神所設計的天國道,絕非只能成為教會裡的全職、長老,才能夠尋找得到。

好些人會誤解:

無法做到全職和長老,就無法成為新婦,找不到天國道。假如這樣想的話,只因為這些人仍然無法理解天國道的真正源頭,是早已存在於我們各人心裡,而不是存在於任何外在的地方。只要我們先安份守己,先忠心做好自己平信徒的本份,做好自己的心田,接下來,神就會帶領及高升各人,按部就班成為領袖和全職的職份,完成下一步天國道的工作和使命。

換句話說,神預設每個人重生得救後,聖靈都會再次點燃我們的靈,就是我們生命的燈光,成為一位擁有信仰的基督徒,自此,每位基督徒已經擁有足夠的本錢尋找天國道,並且在成為全職或長老前,單單一位平信徒已經可以按著真理和善良的心,每每為著愛神和跟隨神的緣故,作出正確選擇、犧牲自己、榮神益人,按著真理而行,一生討神的喜悅。最終,在平信徒的階段,已經能夠將天國道和永生演繹出來。


相關文章:天國道是存在各人生命中

天國道絕非取決於外在所謂的「成就」,
而是來自一生從心而發。

沒錯!這就是天國道,就是神透過建造聖殿前身的禾場,讓我們理解到,自重生得救後,我們就是這些獻為燔祭的牛隻,背上主耶穌的軛,跟隨神的帶領,環繞一個看不見的圓心轉動,貢獻和犧牲自己,建造屬靈的聖殿。


如此,即使未能夠成為一位全職或教會長老,但以平信徒的身份,不斷著重保守自己的內心,勝過保守一切,讓自己一生的果效,都是從內心的善良發出,人就同樣能夠行完天國道。



只是,當人打破一個枷鎖後,神會賜予下一個更大的枷鎖,當我們完成平信徒身份的天國道,神會讓我們踏進事奉者、門徒及全職身份的天國道,背起神賜予更大的軛,行在更高、更完善的標準上,為神打破下一個更大的枷鎖,完成下一個更不可能的使命。


相關文章:
人的才能與人生枷鎖的矛盾
天國道不斷打破更大的枷鎖

因此,我們必須理解,天國道絕非人能夠在外界找到的某件事物,相反,打從開始至結束,都是各人發自內心所做的一個個選擇。

於是乎,我們就可以理解到,為何新約時期會有殉道呢?

因為殉道過程中,每當聖徒被丟進獅子坑、到鬥獸場或是被殺之前,他們的心路歷程,根本不需要外界物質的支援,也不需要任何儀式、建築物,或是任何名利、名譽或地位,甚至不需要再帶領更多人信主,就如使徒保羅一樣,在他們離世殉道的時候,其實他們的心裡已經走完了這條天國道。縱使他們在監獄裡吃著腐爛的食物,但他們的心裡,都已經可以走完天國道。

提摩太後書 4:7-8
7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8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沒錯!這些殉道的聖徒走到鬥獸場被殺害之前,其實他們在心裡已經行完了天國道,並且取得卓越成績!



如此,我們就理解到,基督徒絕非為著苟且偷生、掙扎求存,不惜埋沒良心、放棄真理、在人前否認主耶穌,一心只想成為一位妥協的教會長老,就誤以為這樣都可以上天堂,行完天國道。

絕大部份基督徒都誤解,誤以為一定要完成一些偉大的成就,例如︰建立大教會、開拓龐大事工或是帶領上萬人信主,才是行完天國道。

上述所謂的「成就」,根本都是假象,是欺騙人,相比神授予人殉道的一生,單單是他們在監牢裡十多小時的心路歷程、選擇和決定,就足以完成這個人整條天國道,甚至能與世上最偉大的事奉組織和十大基督教偉人並駕齊驅,得著同等獎勵。

始終,天國道絕非取決於外在所謂的「成就」,而是來自一生從心而發,為了愛神和真理而作出的決定。對於殉道者而言,殉道前的內心決定,已經行完了天國道,他們並不需要像葛培理一樣,建立任何豐功偉績。

所以,新約教會成立初期,司提反單單完結了人生中第一次佈道會,隨後就被石頭擲死殉道了,可是,神卻選擇了「司提反的殉道」,成為新約教會的起步點,成為千古傳頌的典範,為甚麼呢?

或許有人會疑問︰


假如司提反苟且偷生,帶更多大型聚會,豈不更好嗎?從經文記載,當司提反殉道的時候,有主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向他顯現,明顯,主耶穌明證,司提反這樣完結一生,已經是最好,得到永恆極大的獎勵,否則,主耶穌也不會親自向司提反顯現,正確嗎?


日華牧師堅決保守自己的內心


沒錯!真正能夠行完天國道,絕非外在的環境、別人給予的評價,而是來自內心的單純和善良,所以,日華牧師開始事奉的時候,是絕對願意為神作出任何程度的吃虧和犧牲,若果有需要,神絕對可以搶去他的所有,他都願意全然獻上。

日華牧師的為人,對神的內心,就是如此單純和甘願犧牲,就如他在每日靈修節目《栽在溪水旁》的分享中,也曾提及,日華牧師與玉珍師母開始交往時,身在加拿大讀書的日華牧師,早已決定,若果有其他人追求玉珍師母,甚至比他更適合令玉珍師母幸福,而玉珍師母也選擇這個人的話,日華牧師願意選擇放棄和犧牲,而不會主動爭取及堅持。日華牧師往往都會發自內心,作出這些決定,堅決保守自己的內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日華牧師知道,人一生的果效和天國道,都是由人的內心發出。



相關連結:
回憶栽種恩 ─ 梁日華牧師自傳206 ~ 箴言 3 章 26 節
回憶栽種恩 ─ 梁日華牧師自傳1654 ~ 馬太福音 10 章 41 節
天國道計算我們每人內心的決定

故此,世上大部份基督徒誤以為,為了苟且偷生一刻,先選擇妥協真理,在人前否認主耶穌,當存活下來,他朝有一日,就可以比葛培理更厲害,能夠更好地行走天國道。

只是,聖經說,在人前不認主耶穌的話, 主耶穌在眾使者面前也不會承認這些人。那麼,他們選擇妥協真理,又有甚麼益處呢?原來,當人妥協真理的一刻,主耶穌亦已經放棄了這些人,既是如此,他們又怎可能更好地行走天國道呢?

因此,我們可以進深理解︰天國道並不是計算生命的長與短,或是成就的多與少。

換句話說,一個人殉道前30秒,內心所作的最優質決定,絕不遜色於一位事奉30年的牧師,甚至,在永恆的獎勵中,內心這30秒最優質的決定,所得的獎賞,對比那些苟延殘喘的牧師,還會多很多倍!

一切,都是取決於內心的決定,因為天國道一直存藏於人的心裡,是神為到各人度身訂造的不同試題,從而讓天國道成為我們各人成長的心路歷程。


相關文章:枷鎖完美人生的考試

神暗中察看人的內心從而賞賜報答給各人

事實上,日華牧師的信仰和事奉,一直非常著重自己內心的純全、正直、公義和愛護真理的心,在初信的時候,他已經想通自己就是生命中的主角,所以,每件事都是發自內心作出選擇,絕不會埋沒良心、欺騙自己、妥協真理。

誠然,所有人都非常喜歡看英雄片,因為所有人都知道,英雄片的主角必然會得著眾多好處,而且,人的內裡天生就有喜歡公義的性情,也必然會支持每一位公義的主角,正確嗎?

既然,所有喜歡看英雄片的人,內心都早已知道公義的主角是絕對值得支持,同樣,這豈不都是神刻意授予人類有這種好公義、支持善良的特質嗎?因為神都是好公義、支持善良的創造主。


相關連結:回憶栽種恩 ─ 梁日華牧師自傳1693 ~ 箴言 31 章 28 節
相關文章:小說的主角及歷史是早已奠定

只不過,很多人都如法利賽人一樣,只顧及在表面上做給別人看,從來都沒有顧及發自內心的動機和內涵,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原來天國道一直就在人的心裡。

所以,主耶穌說︰人禱告的時候,是禱告給暗中的父,然後讓神暗中察看,而賞賜報答給各人,因為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發出。

馬太福音 6:1-4
1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2 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3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4 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

天國道(六)前言 -真理使我們得自由















【如何戰勝人生無窮的枷鎖呢?】今次,日華牧師終於揭開打破枷鎖的真正方法:就是成長快過枷鎖出現,人生得勝者!



對於枷鎖,世人實在是

-不會察覺
-無法滿足
-難以打破



基督徒有了「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應許,就可以
-打破枷鎖
-然而枷鎖卻會變來愈強大,像打不死的敵人
-始終有不少偉人最後,仍是敗於枷鎖


並且,神更加用超頻來加強枷鎖,使今個世代的人
-比古時的人,更加勞累
-比古時的人,面對更多試探
-比古時的人,在信仰以外更多選擇

然而!今次,日華牧師終於揭開打破枷鎖的真正方法:
就是成長快過枷鎖出現,人生得勝者!
正如小學一年級學生,早已懂得中學甚至大學數學,
那麼區區小一數學考試,又豈能限制他?

枷鎖是人生束縳,
唯有真理能使我們得自由,
打破打破最強的枷鎖,超頻成長,
我們就有資格成為法則繼承者,
甚至成為新婦自由地設計地上法則!
這是真真正正的自由!

於是我們可以明白,
為什麼灰馬可以審判全球?因為她是法則繼承者。
為什麼新婦認識全人類歷史?因為她要審判全人類歷史。
因為新婦,得著了真正的自由!

「天國道」信息,叫人看見神設計人類是多麼偉大!
我們要努力行真理,真理必會使我得自由!


約翰福音 8:32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節期禮儀與人生的枷鎖














為何《聖經》記載舊約的人,一年要三次守節?為何要獻祭?因為,獻祭便是要人放棄貪財的枷鎖,去犧牲祭物,納十分之一;到耶路撒冷守節,便是放棄貪安舒和懶惰的枷鎖。

神期望人能突破人生各樣枷鎖

於早前的文章中,我們已提及,神設計人類的目的和計劃,就是於歷史的洪流中,塑造出一批有著精金般信仰內涵的人類,甚至到達新婦級數的屬靈巔峰,配得與神共度永恆。因此,當神設計人類時,已經讓每個人也有得著精金般信仰的機會。只不過我們出生後,面對著神所擺下眾多的枷鎖和吸引,大部分人也將所有時間、心血、精神,放於種種的枷鎖當中,甚至基督徒也不例外。

然而,神於人類的機能中,放下眾多的枷鎖,就是期待基督徒可以用真理去勝過人生一個又一個的枷鎖,並且,以神的軛去交換人的軛。而唯有突破這些枷鎖,才可以走進天國道中。

所以,對於一些已經信主,但仍被人世間眾多枷鎖所牢籠的人,他們就跟外邦人無異,實質上,他們還是未有信主、還未走過天國道。因為,每一種枷鎖的背後,也有著「工價」。背著世界的枷鎖,所得的就是世界的「工價」。但唯有背著神的枷鎖,才會得著神所給予的「工價」。

延伸閱讀:人生的枷鎖


背棄世界枷鎖,背起神的枷鎖

對於那些一直被人世間眾多枷鎖牢籠的基督徒,他們的下場,也會如外邦人般,因為他們從來也沒有負上神的枷鎖。但是,他們卻被這些社會福音所欺騙,以為自己負上世界的枷鎖,卻可以欺騙神,進到天國。如果他們的方法是可行的話,那麼,《聖經》就不會常常強調,當我們信主後,我們要放棄世界的枷鎖,改為背起神的枷鎖。
路加福音9:23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這段經文已經清楚提及,主耶穌的門徒就是要天天背起主耶穌的十字架來跟從主耶穌。唯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神的「工價」。因此,你就會明白到,為何主耶穌在世時,常常責備這些被人生枷鎖轄制的基督徒。例如:
路加福音 9:62
耶穌說:「手扶著犂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
這段經文提及,當人背起神的軛、背上神的使命之後,卻回望屬世的枷鎖,這人就不配進神的國,因為這人雖然是負神的軛,然而,卻是東張西望,甚至向後退時,就成為不合格的一群。
路加福音 14:26
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現在,當我們讀這節經文的時候,我們就有更深的體會。人世間的各種關係,無論是愛情、親情、手足情、養育之恩情等等,其實也是神所設立的枷鎖。

延伸閱讀:放下人生需要,背上主耶穌的軛


哪些人不配進神的國?

假如我們信主後,仍然被許許多多的人生枷鎖勝過,仍然不肯放棄舊有的枷鎖、不肯與神交換枷鎖的話,那麼就當然不能成為主耶穌的門徒。因此,馬太福音7章21節就清楚指出這個教訓。
馬太福音 7:21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原來,於神的眼中,不是所有口說信主的,都能夠進天國。唯有信主後,願意與神交換枷鎖、願意踏上天國道,就是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夠進天國。所以,於外面的基督徒中,九成也是於信主後,繼續被人生的枷鎖所勝,他們如外邦人一般,為著這些枷鎖而虛耗光陰。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主耶穌分享這些經文的真正意思。而餘下一成的屬靈領袖,就算他們明白,但卻不願付上代價,不願放棄人世間的枷鎖,不願負上神的軛、不願踏上天國道。既然,他們不願負上神的軛,那麼,他們其實只是一班借用主耶穌的名字周圍欺騙其他基督徒的「神棍」。這就是我們看到,當人們不認識天國道時, 世人常有的問題。


【本文重點整理】

・脫離枷鎖,便是脫離自己內心中的罪性,如同舊約的人守節一樣,要人放棄枷鎖
・神設立人生的枷鎖,是期望人能以真理打破各枷鎖,從中訓練配得承繼法則的新婦。


相關內容:
2012 榮耀盼望 vol. 438─「星際啟示錄」第396篇‧天馬座行動(173)天國道(4)
天國道(四)前言 -追尋人生枷鎖為人帶來什麼感覺?


明白人生被造的目的和事奉的意義




















人生會有無窮盡的需要,因為這是神設定的枷鎖。請問問自己,你會選擇花一生,追求永永遠遠都不可能滿足的需要, 還是選擇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呢?



佛教選擇逃避枷鎖

透過「天國道」信息,我們明白到神創造世人的各種需要成為枷鎖,為要讓人從種種考驗和磨練中,準確捕捉創造主的旨意,投資一生換取永恆。

而佛教卻逃避了這個磨練,他們發現既然人生的需要都是枷鎖,因此選擇了逃避。所謂看破紅塵、順其自然,教導人避開婚嫁、生兒育女、殺生吃肉、勞力賺錢、追尋成就。

甚至避開人體生物學上各種神經官能的需要,包括:

一、眼的視覺神經需要;
二、耳的聽覺神經需要;
三、鼻的嗅覺神經需要;
四、舌的味覺神經需要;
五、身體的感觸神經需要;
六、意的各種腦神經需要。


所謂「六根清淨」的人生之道,需要越少越好,盡量逃避枷鎖。表面看來,佛教確實發現了人生的需要與枷鎖的關係,知道世人即使窮一生滿足一切需要,也無法完全滿足無窮無盡的物慾,最終只是枉然。故此,佛教就以逃避枷鎖的方式,回歸最根基的享受,期望清茶淡飯同樣可以得到享受和滿足。

正如有人習慣了吃山珍海味,就會自然生厭,突然間吃一餐清茶淡飯,也會覺得美味。又如曾經禁食超過14天的人,他們會發覺食物比以前更美味,因為他們品嚐食物的機能改變了,能夠更加享受食物,更容易得著食物的滿足。

只不過,佛教逃避枷鎖,是因為他們從未考慮過,為何神為世人製造如此繁多的需要呢?為何人類比蚯蚓、草蜢和其他生物,擁有更多需要、喜好和感觀機能呢?為何世人為著念念不忘的需要,甘願投放一生呢?佛教逃避枷鎖、看破紅塵的概念,其實沒有認真回應這道問題,只是逃避去理解創造主賜予生命的目的和意義。


當我們明白創造主賜予生命的真正意義時,就會發現世人對於天國道、信仰和永生,其實一無所知,只是將寶貴的生命,投放在眾多沒有永恆價值的需要、嗜好和夢想上,糟蹋和枉費創造主賜予的生命。

舉例:時下年青人喜歡玩網絡遊戲,甚至有人會廢寢忘餐、不吃不喝,三日三夜留連網吧,直至肝臟衰竭突然猝死,人生僅僅只有20多歲就離世了。




試想,這種只為遊戲的人生,是多麼可惜呢?美好的青年時期,面前本來有大好前程,卻因為三天不眠不休地玩遊戲,就毀了自己的生命,這豈不是嚴重浪費嗎?這樣的一生,豈不是非常可惜嗎?同樣,我們時常在新聞中,聽見一些人跑馬拉松或做了劇烈運動後,心跳突然停止及猝死。或是在高樓大廈危險拍攝、挑戰極限運動、開快車、跳崖,以及沒有做足體能預備下,冒險攀登高山,當發生意外或身體不適時,生命也就此結束了。



人生的真正意義

世人及佛教,都從未認真思想神創造的萬物和法則,尋找人生的真正意義,以及神造人的目的,他們在人生中迷失了,也不嘗試去了解天國道,最終枉過一生,糟蹋創造主的好意。其實,究竟天國道是甚麼呢?為何主耶穌說: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約翰福音 14:6-7
6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7 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


沒錯!主耶穌親自示範了人生的真正意義,他就是道路,也是真理,更是真正的生命!原來,人生就如主耶穌一樣,要不斷遵行神的旨意,完成神的工,並非單單為了滿足人生的需要、物質、金錢、嗜好、才能和夢想。所以,主耶穌如此說,

約翰福音 4:34
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

當今普世的基督教,往往選擇了倒行逆施,將事奉神、為神犧牲、祝福別人的信仰,變成了得利的門徑。

猶大書 1:11
他們有禍了!因為走了該隱的道路,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裏直奔,並在可拉的背叛中滅亡了。

事奉神的意思

神藉著聖經多次警告事奉者,當我們踏入信仰,就要明白天國道,認知創造主創造人生和事奉的真正意義。事奉神,從來都不是一種興趣,可以無視聖經的警告,對真理的規範和準則置之不理,自把自為做自己喜歡的事。這種所謂的事奉,就等同屬靈自殺,因為舊約裡,任何祭司事奉時不按真理的規範和準則,隨意走進聖殿、隨意獻祭,最終都必如大祭司亞倫的兩個兒子,以及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被神審判和擊殺。

同樣,現今基督教界,已經將事奉神變成了得利的門徑,效法巴蘭的錯誤,為了金錢及名利的枷鎖而事奉。他們倒行逆施,將神賜予的啟示、詩歌、講道、書籍、神蹟及傳福音的佈道會,當作賺錢的機會,如世人一樣,只為滿足人生的需要和枷鎖,摧毀自己的人生。

提摩太前書 6:3-10

3 若有人傳異教,不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

4 他是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從此就生出嫉妒、紛爭、毀謗、妄疑,

5 並那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

6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7 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

8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9 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

10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小結

無庸置疑,每位進入事奉的基督徒都必須明白神創世的用意,明白人生被造的目的,認識天國道。否則,只會如世人一樣,因為貪戀錢財,被引誘離開真道和神的旨意,最終被金錢和名利的枷鎖,用許多愁苦將自己刺透,枉費一生的事奉。

主耶穌說︰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同樣,主耶穌亦說:我們要放下自己的枷鎖,就是我們肉體需要的枷鎖,選擇不斷遵行神的旨意,背負起主耶穌的軛,討主的喜悅,投資一生完成神的工。



相關連結

2012 榮耀盼望 vol. 438 ── 「星際啟示錄」第396篇‧天馬座行動(173)天國道(4)https://www.ziondaily.com/2.0/web/word_of_god_02c/view.php?id=16480
天國道(四)前言 -追尋人生枷鎖為人帶來什麼感覺?
https://riverflowing09.blogspot.com/2018/07/Destination4.html
神預設人生的需要成為枷鎖
http://riverflowing09.blogspot.com/2018/07/demand.html

資料來源:.2010-2012恩膏引擎全力開動!!:明白人生被造的目的和事奉的意義

神預設人生的需要成為枷鎖





且想想,為何神為世人創造了各樣需要 (need),但世人的需要,本來就是神為人經歷成長所設的枷鎖。



需要 = 枷鎖

大家想想如果有一種生命不需要進食,那麼進食還是枷鎖嗎?當然不再是。假如世上有一部 iPhone,擁有免費能源的發明,不需要電池、火牛、充電線,對於iPhone使用者而言,是何等的大好消息呢?我們不再擔心早上帶著iPhone外出,下午便沒有電,更糟糕的是,當日竟然忘記帶外置充電器和充電線。深信,大家都曾體驗過,當一部iPhone只剩下10%的電量時,充電簡直就是一種枷鎖。假如世上有一部iPhone不需要充電,那麼,充電就不再是枷鎖了。所以,大家可以進深理解到,究竟人生是甚麼呢?為何神創造每個人都有不同需要,以此成為枷鎖呢?

對於普世隨遇而安、懶惰、心無大志的人而言,最理想的,就是神創造人類根本不存在任何需要,也沒有任何尋求各種需要的意欲,每個人都如機械人一樣,沒有任何意願的衝突、困難和矛盾,一生只是平平凡凡,沒有任何風浪、磨練或衝擊,更不需學會成長及掌管人生。

例如:婚姻 = 枷鎖


只不過,神為世人創造的人生,並不如他們所想,神的用意,是要人懂得怎樣面對人生。透過神預設的各種需要,成為我們人生的枷鎖和歷練,一步步學習擁有神一模一樣的形像和樣式,駕馭世界和人生。所以,新約裡使徒保羅曾詳盡分享婚姻的枷鎖,於當時代,如果基督徒結婚會令他不能專心愛主的話,那麼他可以選擇獨身。不過,如果基督徒已經結婚,就不應無緣無故離婚,要安分守己繼續帶領家庭,專心愛主事奉神。所以,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曾詳盡分享到當時代關於婚姻和守獨身的豐富教導。無疑,使徒保羅的見解是,婚姻並非犯罪,只不過,人能夠守素安常就更好。


哥林多前書 7:25-28
25 論到童身(讀: 或譯「守獨身」)的人,我沒有主的命令,但我既蒙主憐恤能作忠心的人,就把自己的意見告訴你們。
26 因現今的艱難,據我看來,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
27 你有妻子纏著呢,就不要求脫離;你沒有妻子纏著呢,就不要求妻子。
28 你若娶妻,並不是犯罪;處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然而這等人肉身必受苦難,我卻願意你們免這苦難。


顯然,使徒保羅按著真理,理解到神設立的婚姻,以及人對異性的需要,根本就是枷鎖,是一種苦難,如果基督徒未進入婚姻,守素安常,以守獨身的身份專心愛主、討主喜悅的話,這是最好的。

哥林多前書 7:32-35
32 我願你們無所掛慮。沒有娶妻的,是為主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主喜悅。
33 娶了妻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妻子喜悅。
34 婦人和處女也有分別。沒有出嫁的,是為主的事掛慮,要身體、靈魂都聖潔;已經出嫁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丈夫喜悅。
35 我說這話是為你們的益處,不是要牢籠你們,乃是要叫你們行合宜的事,得以殷勤服事主,沒有分心的事。


使徒保羅重申,他個人對於婚姻或守獨身的見解,並非為了牢籠基督徒,只不過,假如人能夠免去對婚姻的需要,專心愛主、討主喜悅、殷勤服侍主的話,祝福就會更大。

哥林多前書 7:36-40
36 若有人以為自己待他的女兒不合宜,女兒也過了年歲,事又當行,他就可隨意辦理,不算有罪,叫二人成親就是了。
37 倘若人心裏堅定,沒有不得已的事,並且由得自己作主,心裏又決定了留下女兒不出嫁,如此行也好。
38 這樣看來,叫自己的女兒出嫁是好,不叫她出嫁更是好。
39 丈夫活著的時候,妻子是被約束的;丈夫若死了,妻子就可以自由,隨意再嫁,只是要嫁這在主裏面的人。
40 然而按我的意見,若常守節更有福氣。我也想自己是被神的靈感動了。


事實上,當保羅寫到哥林多前書7章結束的時候,他經已肯定,上述他對於婚姻和守獨身的見解,是被神的靈感動和啟示。顯然,世人不論是婚姻或是戀愛的需要,都是神創造,並授予人類有這方面的渴求。事實上,進入婚姻並非犯罪,只不過,人能夠放下婚姻的需要,以守獨身專心愛主、討主喜悅、殷勤服事主的話,他的屬靈祝福將會更大。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同樣提到已經進入婚姻的人,也必須安分守己,按著真理,做好自己的本份。

哥林多前書 7:8-14
8 我對著沒有嫁娶的和寡婦說,若他們常像我就好。
9 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與其慾火攻心,倒不如嫁娶為妙。
10 至於那已經嫁娶的,我吩咐他們;其實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說:妻子不可離開丈夫,
11 若是離開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丈夫也不可離棄妻子。
12 我對其餘的人說(不是主說):倘若某弟兄有不信的妻子,妻子也情願和他同住,他就不要離棄妻子。
13 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情願和她同住,她就不要離棄丈夫。
14 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成了聖潔。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淨,但如今他們是聖潔的了。


人生的需要 = 枷鎖

總括而言,神預設了人生中各種需要,包括人對於婚姻和尋找配偶的渴求等,其實都是世人的枷鎖,是人成長的歷練,


以行走天國道,遵行神的旨意。每個人面對房屋、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的需要和枷鎖,或大或小都不盡相同,只是各人必須按著真理而行。就如近代,同性戀成為一個極大爭論的話題,明顯,有些人被創造,與生俱來對於同性戀是有需要,成為了他們的枷鎖。

羅馬書 1:24-28
24 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裏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
25 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
26 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
27 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
28 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羅馬書清楚記載,神任憑人放縱自己的情慾,行邪僻的事。當人有同性戀的需要,成為自己的枷鎖後,卻沒有藉著聖經和真理解決自己的罪,平衡和限制自己的情慾,藉真理放下情慾和需要的枷鎖,背上真理的軛。

正如現今社會被公義化,違背聖經接受同性戀,覺得聖經不合時宜,當他們以這種概念來演繹人生、任意而行,他們的結局就是必死,因為這些違背真理,將罪惡公義化,打破神為世人預設的限制和枷鎖,只會得著當得的報應。

小結

因為生命被創造,本身就充滿不同需要,並且成為一道道枷鎖,成為每個人的限制,成為我們遵行神的話、跟隨神的犧牲和付出。聖經早已吩咐我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些東西都會交給我們。不要過於著眼個人需要,卻要遵行神旨意,那麼,神就會滿足我們的需要。

馬太福音 6:31-33
31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32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33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相關文章:
世人尋找人生的幸福和需要都是神預設的

放下人生需要,背上主耶穌的軛














神為世人所創設的天國道,本就是一種犧牲,是一個接一個為著愛神的緣故,而負上的軛和枷鎖。正如主耶穌所說,我們要負起主耶穌的軛。是指我們要遵行神的命令和旨意,為神和福音撇下生命上各種需要,包括房屋、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人生中各種享受,行完整條天國道,換取永生的獎勵。



為什麼主耶穌會要人
放棄妻子、兒女、房屋、田地?

馬可福音 10章29至30節: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 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



事實上,大家撫心自問,若然人不想接受主耶穌的軛,他們所背負的枷鎖又會是甚麼呢?答案顯而易見,他們的枷鎖就是主耶穌親口所說的話,就是人不願意為神而放棄的父母、妻子、房屋、田地及種種私慾的需要。無疑,世人不願意接受主耶穌、不上教會的原因,往往是因為這些枷鎖,即是他們的朋友、家庭、婚姻、戀愛、異性朋友、工作、事業和金錢等。

正是這種兩難之間的取捨,成為神為世人所創設的天國道,每個人總有不同的角色、成長背景、人生際遇,甚至,在不同年齡遇上不同的人生需要,出現種種不同的取捨和決定。

但是,就如今篇信息所分享,每個人在生命中尋求的各種需要,以及品嚐這些需要的滿足感,全都是由神所授予。例如:有人喜歡收藏古玩,以欣賞這些物件,來增益及滿足自己內裡的需要,享受自己各種收藏品; 此外,有人會選擇一生環遊全世界,增廣見聞,享受見識這個世界的不同事物; 有人會選擇買樓、置業、收藏名錶、音響、更換汽車、攝影、打籃球、運動, 或是其他嗜好和種種需要等等。世人誤以為自己可以從物質和享受中,體會和獲得一種優美的滿足感。

但是,主耶穌卻說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就是世人必須行走在天國道上,甘願為神放棄所有與生俱來、人之常情,甚至理所當然的需要。始終,我們擁有的父母、弟兄、姊妹、兒女,豈不都是我們與生俱來,由神賜予?
換句話說,主耶穌所說,人為到神和福音的緣故,要撇下的房屋、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和種種需要及物質,根本都不是由人自己創造出來,全都是神所創造,是由神授予。神創造世人擁有各種需要,甚至極大的渴求感、佔有慾和滿足感等。



只不過,神期待人憑著真理和倚靠神,放下世上的枷鎖,背起主耶穌的軛,克服各種需要的吸引力,駕馭人生,行完天國道,擁有與神同等的形像,成為法則的繼承者!


影片:人生需要的枷鎖與主耶穌的軛


資料來源:
2012 榮耀盼望 vol. 437 ── 「星際啟示錄」第395篇‧天馬座行動(172)天國道(3)


相關文章:
天國道(三)前言 -為何神為人生設立枷鎖?

資料來源:.2010-2012恩膏引擎全力開動!!:放下人生需要,背上主耶穌的軛

聖殿與行完「天國道」的枷鎖


你有否發現,行走天國道,每一步都不像成就,反而每一步都像枷鎖嗎? 目的是甚麼呢?

神預設人的需要

當我們進深明白神創設的天國道,原來,行走天國道就是犧牲,就如神在舊約設立的獻祭,最終用意就是要為神犧牲、貢獻及付出。就如早前文章「世人尋找人生的幸福和需要都是神預設的」所說,人生的各種需要,及滿足需要的本能,都是由神預設及授予。


延伸閱讀:世人尋找人生的幸福和需要都是神預設的


正如伊甸園裡的分別善惡樹,雖然是神所創造,但同樣是神吩咐人不可吃其上的果子。顯然,神預設了亞當會有想偷吃分別善惡樹果子的渴望,所以向他制定了「不可吃分別善惡樹果子」的命令。至少,在神的創造裡,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被設定成一種悅人眼目、可喜愛、好作食物的果子,所以,在神的設定裡,亞當會有偷吃分別善惡樹果子的企圖。相對,在神創造的伊甸園裡,亞當不會對一塊花崗岩有任何偷吃的意欲。假如神將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設定為流星錘形狀,亞當同樣不會有任何偷吃的意欲。


十誡設下的目的:抗衡私慾

同樣,神預設世人會有各種需要,但這些需要卻不一定合乎真理,甚至很多也是違反真理。就如十誡裡,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等。神定下十誡,正是要讓人知道:人生各種需要往往就是枷鎖,是世人行完天國道的磨練和枷鎖。所以,大家就能明白,為何神要設下十誡呢?簡單來說,十誡就是要抗衡人內裡私慾和罪惡的需要,例如:驕傲人喜歡褻瀆,他們會口出狂言,妄稱耶和華的名字、褻慢神,因為他們內裡有驕傲狂妄的需要,所以十誡中「不可妄稱神的名字」,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枷鎖!
詩篇 1:1-2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箴言 1:22
說:你們愚昧人喜愛愚昧,褻慢人喜歡褻慢,愚頑人恨惡知識,要到幾時呢?
箴言 21:24
心驕氣傲的人名叫褻慢;他行事狂妄,都出於驕傲。
又如十誡中「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對於那些在情慾和道德方面,有犯罪傾向和需要的人而言,十誡的規則都是枷鎖,是世人於真理面前的犧牲,是人為神的緣故而作出的捨棄。反過來思考,我們可以理解到:世人往往都會按著自己的需要,隨心所欲地決定做某些事情,其實他們思想裡面的需要,根本也是神給予。神的用意,就是要人從這些考試裡面,願意為神肩擔神誡命的枷鎖,於真理面前作出犧牲和捨棄。


為何聖殿前身是牛負軛踹穀的禾場?

為何舊約中,神選擇建造耶和華的殿的地方,前身竟然是牛隻負軛踹穀物的禾場呢?為何神要在那裡築一座壇,將牛獻作燔祭,成為耶和華的殿的地方呢?
歷代志上 21:18, 21-23
耶和華的使者吩咐迦得去告訴大衛,叫他上去,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
大衛到了阿珥楠那裏,阿珥楠看見大衛,就從禾場上出去,臉伏於地,向他下拜。大衛對阿珥楠說:「你將這禾場與相連之地賣給我,我必給你足價,我好在其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使民間的瘟疫止住。」阿珥楠對大衛說:「你可以用這禾場,願我主我王照你所喜悅的去行。我也將牛給你作燔祭,把打糧的器具當柴燒,拿麥子作素祭。這些我都送給你。」
歷代志下 3:1
所羅門就在耶路撒冷、耶和華向他父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所指定的地方預備好了,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
原來,神透過牛負軛的枷鎖來顯明:天國道,最基本就是一個枷鎖。就如在阿珥楠禾場上獻祭的牛,都是曾經負過軛、負過枷鎖的,從而一步步為神犧牲,成為燔祭。

我們必須明白及留意以下三個要點:
一、是神創造及授予各人的需要;
二、是神創造人品嚐人生的本能;
三、是神創造整個現實和場景,以滿足各人的需要。

以上三者都是神所創造!當我們明白這三方面互為的關係之後,我們也會理解,為何神要立人生的規則、律例和聖經的誡命,去限制世人的需要和私慾。明白怎樣勝過人生的需要和私慾,不會被「需要」的枷鎖牢籠。

舉例:一位很有才能的英俊男士,或許他的需要是擁有十個女朋友,但神卻只給他一位女朋友,這是神的命令。對於這位男士而言,他並不知道,縱使擁有十個女朋友,最終也不會得到滿足,或享受得到真正的戀愛和婚姻。始終,品嚐戀愛和婚姻的機能,根本也是神授予。正如草蜢喜歡吃草,蚯蚓喜歡吃泥土,這些昆蟲能夠品嚐食物的機能,也是神賜予,牠們不會如人一樣,因為吃安格斯牛扒和豐富的甜品而滿足。換句話說,這位男士能否享受得到真正的婚姻和戀愛的本能,其實也是由神賜予,只要他願意遵照神的命令,為神犧牲及限制自己的需要,手潔心清,只結交一個女朋友,最終只擁有一個妻子,神就可以讓他從一位妻子身上,得到真正戀愛和婚姻的滿足,甚至,比同時擁有十個女朋友更美滿。

這就是行走天國道的遊戲規則,讓我們憑信心、遵照神的命令行出第一步,願意在各種需要上,背負從神而來的軛,成為我們的枷鎖。

延伸閱讀:創造主預設世人各樣需要的本能



人生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

對於未信主的人來說,人生各種需要都是不受控,縱使用盡千方百計,仍沒有人能夠單憑物質和享受,滿足內心各種需要,感覺人生充滿意義和滿足。然而,當信主認識神後,神會重新設定人內心對物質和享受的需要,重新調節(Refine)世人對各種需要的標準和滿足程度。

所以,在行走天國道的遊戲規則上,當我們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神就會讓我們對世上的物質、享受和需要,有另一種價值觀和品嚐人生的本能,處於任何景況都可以輕易知足,不會被物質、享受和需要的枷鎖牢籠。
腓立比書 4:11
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
故此,在神創設的天國道上,充滿無數枷鎖的過程中成長、了解別人、了解自己,認識生命的本質,明白神為何創造生命。對於那些一生放縱情慾的人而言,是絕對無法理解,他們甚至無法理解情慾是甚麼,更遑論能夠了解自己的人生。

所以,神以牛和禾場告訴我們,整個聖殿就是負軛和枷鎖,牛被繫在一根柱上,負著軛不斷繞圈,完成牠們的工作。在牛隻身上,往往都會負著一個軛,成為牠們的枷鎖,將牠們繫在禾場上的一根柱,不斷繞圈,為主人工作。同樣,主耶穌向門徒說:你們要負我的軛。主耶穌的軛,就是指到建造聖殿前身的禾場,我們就如這個禾場上的牛隻,同樣是負上軛和枷鎖,不斷為我們的主人犧牲。
馬太福音 11:29-30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當負起主耶穌的軛!

在羅馬書裡,使徒保羅已詳盡分享到:世人對於物質、享受的需要,都只是肉體的債。人藉著各種方法和手段滿足自己的需要,只是償還了肉體的債,與一個毫無欠債的人完全沒有分別,他們只是得到主耶穌所說的「享安息」而已,內心的缺欠終於得到滿足,與一個沒有這種需要的人毫無分別,只是填補了內裡這份缺欠而已。換句話說,一個充滿需要的人,只不過是欠了一身肉體的債,若然沒有還清這些債,他們就不會得到「安息」。
羅馬書 8:12-13
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其實世人心裡各種需要,根本只是生命的枷鎖,是肉體的債,正如人對於婚姻的渴求,他朝有日終於得償所願,擁有自己的配偶,可以進入婚姻階段,所謂「登了岸」、「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終於得享內心的「安息」。但這些人對於婚姻的渴求,只不過是神為他們設定的枷鎖,縱使得償所願,擁有自己的配偶,但他們內心得到「安息」的感覺和滿足,與一個沒有婚姻渴求的人無異。

主耶穌所說的「安息」就是如此,當我們學會負起主耶穌的軛之後,我們對於人生的需要和標準,往往都會有一種全新的看法和價值觀,甚至,神調節我們品嚐人生的本能,使我們的人生更輕易得到滿足和「安息」,一生都不會被生命的枷鎖和肉體的債所牢籠。

這就是主耶穌所說:「當負主耶穌的軛」的意思,我們都要成為建造聖殿前身禾場的牛隻,同樣負上從神而來的軛和枷鎖,不斷為神犧牲和貢獻。甚至,在阿珥楠的禾場上踹穀的牛,最終更犧牲成為了燔祭,為神付出了整個生命。

所以,神透過建造聖殿前身的禾場,讓我們理解到,神為世人設立的枷鎖,就是生命中所有被神限制了的需要,即是神給予我們的命令、吩咐、人生定命和時代計劃。這些都是行走整條天國道的一部分,透過犧牲和付出,讓我們參與建造屬靈聖殿的計劃。


延伸閱讀:人類尋找神的需要與永生


小結

萬物定理Pi的共同信息還我們知道:天國道是一個圓形,環繞一個看不見的圓心而轉動。基督徒必須背上主耶穌的軛,跟隨神的帶領行完天國道。正如阿珥楠禾場上踹穀的牛隻,一生都是負上軛,繫在柱上,圍繞中心點而行走。神的目的就是,讓基督徒藉著犧牲和付出,最終訓練出天國道的承繼人。


相關內容:
2012 榮耀盼望 vol. 437 ── 「星際啟示錄」第395篇‧天馬座行動(172)天國道(3)
天國道(三)前言 -為何神為人生設立枷鎖?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