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挪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挪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Back to The Music 英文詩歌推介【Noah】—挪亞


 Back To The Music 20221020 Facebook 專頁已發佈新歌【Noah】。眼看,現時世界各地的災難頻生,未有歇止之餘,反倒加劇;再加上全球疫症肆虐,與及烏俄戰爭和多國軍演部署,彷彿已進到主耶穌所說的末後景象。然而,在這之前,竟已有人為到將要來的事情,默默地作出警世的預告,讓人提前作出預備和生死的決定。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
啟示錄的災難即將發生,您願意儆醒預備嗎?


【Noah】

錫安教會的工作與最輝煌時刻的成長(3)

 

挪亞與摩西的事蹟,與迎接小孩子被提的 finest moment 有何關係?

l  挪亞與摩西的事蹟,顯明戰鬥級恩膏,就是悉數滅絕放棄神形象的人的恩膏;

l  挪亞進入方舟,是他的 finest moment,但對當時的世人而言,卻是迎來大洪水的 final moment

l  神的十二個名字,早已蘊含進入 finest moments 的方向,世人要學會向神獻出活祭,在小事上忠心,打好信仰根基。


雙魚星謎前言 (35) — 高達的禮物

 

為何日華牧師今年有感動去籌備自己的生日禮物,並且是高達和玉化石?

Ø  日華牧師決定今年只指定收高達的禮物,是因為高達是全世界外裝甲的佼佼者;而回禮卻送上玉化石,兩者極具有深層的屬靈意義。

Ø  高達的外裝甲代表戰鬥恩膏,聯繫到以色列人過約旦河後就開始戰鬥,印證日華牧師的身份轉換。

Ø  玉化石是挪亞審判時的產物,代表審判;也是指向過約旦河,拿石頭作為紀念一事,這關係到約旦河的洗禮,雙重印證日華牧師入浸會醫院一事。


錫安教會對全世界影響的生態環境(1)

 


同樣為到世界滅亡而預備,為何挪亞與及錫安所作的預備,產生兩個不同的生態環境?

l  挪亞當時只是領著八人一同造船,而日華牧師則是領著千多人一同預備,複雜程度更大。

l  當時人們只是取笑挪亞造一隻方舟,反之,神藉著美麗的誤會,顯明錫安幾乎全以「擦邊球」的形式分享所有題目。

l  現時日華牧師帶領全錫安教會,經歷的生態環境是前所未有的複雜、艱難,然而牧師願意憑著良心而行,付上代價!


很多年來,人們一直也不理解為何錫安會有這樣的走向,往往做一些人們不明白、不理解,甚至覺得匪夷所思,不應是一間教會所做的事情。但從這兩年間,時局和社會的改變,我們要面對的社會生態環境,就讓我們明白到,其實,過去神對錫安的帶領,是絲毫不偏差,為的,就是要讓我們於各方面預備好,去進入現時的生態環境中。

情況,就如挪亞時代般,挪亞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從未試過下雨的世界,當神呼召挪亞去製造方舟時,人們只會以為他是瘋了,當然,亦沒有人相信,他是被神帶領、被神感動去造一隻方舟。

單純內心對信仰的互動 (下)


【神會在甚麽情況下與人互動?】
  • 神設立各種人生成長路上的課題,目的是看看人於成長中能否完成特有的功課。
  • 當人願意為神破釜沉舟,達到犧牲、獻祭的程度,神便會回應那人。

  • 神期待人隨著年紀增長,獻上更大的祭物,而神對人的帶領也可以隨年月增加。


獻祭

當我們遇到人生成長的難關,遇到誘惑、困難、試探時,假如我們沒有做到相應獻祭的級數時,那麼,我們就不會遇到神。而我們可以看見,於歷史當中,《聖經》提及到所有真心真意,按著神的標準,願意做到獻祭程度的,他們統統也可以遇到神,成為屬靈的偉人,無論是挪亞、摩西、亞伯拉罕等等,他們也會遇到神。


同樣地,於日華牧師的生平裡,每一次的轉折、每一次遇到神的時間,也是因著日華牧師願意為神行到破釜沉舟,願意為神犧牲、獻祭的程度,而每次他這樣做的時候,他就會遇到神。因此,當有人說,他於人生中,未曾試過遇到神,其實,正正就是因為他一生也不願意獻祭,甚至乎,否定自己要做到獻祭的程度。也就是說,他要其他人去獻祭,但自己卻希望遇到神。其實,世界並沒有這種如此不勞而獲的信仰人生。

因此,正如剛才所謂,各種人生成長路上的課題,也是神所定下的。目的,就是看看我們,於成長中,能否完成特有的功課,得著某種成長特質,或是在過程中賺取到一些東西。所以,每一種試探,也有著期限,過了某段時間,這個考試,就會作廢,假如未能完成的話,就只會錯失試探背後的成果。


例如:我們不可能於80歲時,還要求神給你小童和少年人的考驗。因為,於我們80歲時,也會有著80歲的考驗,當我們勝過80歲的試探,才會保證我們於這個年紀裡,可以遇到神。這就解釋到,為何於歷史上,很多偉人只像是流星一般,某個時段,他們的生命當中有神,但到了某個歲數,神不再與他們同在,於信仰上,變成無疾而終。原因,他於幼年時,他有著本錢,願意為神獻祭。但到年老時,他不再願意為神獻祭,那麼,神的恩膏、神的同在,亦會於他身上消失。

原因,於他10歲、20歲的時候,也願意獻上10歲、20歲的祭物。但到了40歲時,當他只是仍舊希望獻上10歲、20歲的祭物,不願意獻上神所設計,40歲的祭物時,那麼,神就不需要再幫助他,亦不會介入他的生命裡,而神的同在,亦自然消失了。原因,神的要求,亦會與他的成長、他的身量,相應的提高。而神期待他能夠隨著年紀的增長,獻上更大的祭物,那麼,神的介入、神的帶領,更是可以隨著年月而增加。

 

所以,不同的時段,神會有不同的試探,去讓我們作出不同的獻祭。大家可以想想,當你已經80歲,衰敗的日子已經到來時,你當然可以勝過少年人的私慾,因為,你已經是老年人了。那時才勝過少年人的私慾,又有甚麼可誇的呢?所以,正如大衛一般,我們的身量以及神對我們的喜悅,其實,是要按著我們的成長而一起增加。亦因此,神不會千篇一律地,讓我們30年前與30年後的考驗,仍是一樣的,這是絕對不可能。每一個年紀的成長,神對我們的自律、對我們性格的塑造,對我們的帶領也不同。只因神看得起我們,知道我們能夠完成祂所設計,常人不能完成的屬靈創舉。

 

神跟人的成長去互動

就正如,神於最起初,給予亞伯拉罕的考驗,只是要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但接著,當他有孩子的時候,神就要他獻上兒子以撒。兩種考驗,當然是完全不同,於程度上,也有著極大的差距。因為,於最大考驗的背後,就是信心之父的呼召。並且,亞伯拉罕亦不是要讀完博士學位,才可以被稱為信心之父。

當中,我們看到一條軌跡,就是人們可以選擇,於邪惡方面成長、與撒但互動,同樣地,人們也可以選擇按著人的善良方向成長、與神互動。從這個角度,我們就會明白到,為何數星期前的主日信息,我們會分享到今次的新冠肺炎事件中,所有國際性先知,也像是聽不到神的聲音般,已差不多一年後的今天,仍然不知道正在發生甚麼事。原因,他們於年輕時,願意行在正路中,用一個簡單、純全的心,與神互動,但當他們長大、成功了後,他們卻是選擇用血氣維持,因為他們於成功之後,再也沒有成長,亦因此,神亦不會再跟他們有互動,所以,亦沒有下一個階段的帶領。

因為,神只會跟我們的成長去互動。假如,當人已經成功,開始貪安舒,享受人生一切美好事物的時候,自自然然,他們就不願意再為神冒險,並且,停下來,不再成長,到這個時候,神又有甚麼可以與他們互動呢?所以,這一切一切,全部都是涉及我們的內心世界。於行為上,各有各的不同,導致很多人看《聖經》時會混淆,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其實,歸根究底,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向這兩個方向成長的結果。撒但的互動,是我們在邪惡方面的成長;但神的互動,是我們在善良中成長。所以,只要我們願意成長的話,神的互動就會越頻密、越真實。


就如以往,當日華牧師還年少時,神於他個別的成長中,給予很多印證。但當他成為錫安教會的牧師時,神更是將印證給予整間教會。原因,這種互動已經由個人的身份,轉到全間教會的身份,而當教會整體也願意成長的時候,神也當然可以跟整間教會互動。所以,這亦解釋了為何於一眾教會裡,唯獨錫安會有著這種超然的帶領,達到一日也不偏差的程度。因為,當我們整體也願意成長,為神冒險的時候,神自然亦會回應我們的內心,跟我們互動。所以,雖然很多教會,也會羨慕神給予我們的帶領,但是,他們卻不會擁有。原因,他們看輕了於信仰上成長的重要性。於他們的宗派中,牧師和教會,從來都不看重成長,他們只看重安舒,如何以教會之名,建立出優質的社區、賺錢的工作、美好的生活,他們從來都沒有於認識神方面,有著任何成長的概念。

所以,大家有否留意到按著神所創造的世界。這些人他們雖然信主,但是,他們從來不是想遇到神。其實,他們只是想遇到安舒,就正如其他的外邦人一般。所以,他們就如其他的外邦人一般,可以遇到安舒,但從來不會遇到神。但真正能夠遇到神的一群,他們所付的代價,就是犧牲、獻祭,亦因此,他們可以遇到神。


可是,這班信主信得像外邦人一般的基督徒,自己信仰是差到如此可憐、可悲的程度,亦不自知。所以,他們才會想著要將福音本土化,也就是將信仰打造成社會福音,去配合他們尋找安舒,而不是尋找神。所以,當他們不斷說平安、平安的時候,最終,神的審判來到、禍患來到,他們也不自知。

因此,對於這班不會尋找神的人而言,他們當然更會看輕神的話語,覺得不重要 ,甚至乎,他們自踏出主日學的一刻,就以為自己比神更聰明,於信仰上,已經長大成人。可是,既然,生命與成長是由神所賜予。那麼,屬靈成長又怎會如其他教會所理解,是可有可無的呢?

神持續介入人的生命大衛的例子更是讓我們明白,當我們的身量持續成長的時候,其實,也要我們與屬靈上的成長匹配。如此,神才會持續介入我們的生命。無論我們以為自己已到達哪種高位,其實,只要我們願意成長,神也能跟我們互動。正如神可以成為大衛、所羅門的帶領一般。就算他們是皇帝,神也可以帶領他們。所以,反過來說,當我們的屬靈沒有跟隨我們的身量一起成長的話,那麼神就不會介入我們的生命中。很多教會正正就是因著錯失了這一點,導致他們的教會沒有神蹟、沒有神的帶領。

但既然,神給予我們生命的目的,就是為了見證我們的成長。那麼,當我們願意成長於正確的方向時,神亦一定會介入我們的生命。因為,這正正就是生命被賜予的真正目的。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就能理解,為何神會稱大衛是合祂心意的原因。因為,他一生都在成長,由少年到青年,至到中年,甚至寫成了詩篇,他由牧羊人到皇帝這個過程,都是合神心意。

他做得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當約櫃抬入錫安時,他即使做了皇帝,他的信仰也持續成長。所以,神一定會與他互動。大家看到嗎?這就是他和其他人的分別。可是,很多人於信仰上,卻會逃避這份成長。就正如之前所提及,那些國際先知,他們以屬靈作為起始,於信仰中成長,但卻於成功後,以血氣告終。然而,對比其他教會他們已經算是絕頂優秀的一群。因為,生存於眾多宗派的基督徒和牧師,他們甚至一生都未試過以屬靈開始、一生也從未成長過。然而,他們為了掩飾自己沒有成長、沒有神介入的事實,唯有以儀式取代成長。


所以,當你看天主教所行的儀式,其實,他們真的代表著聖潔嗎?這些儀式可以取代內心的公義嗎?然而,參與的人他們連自己也欺騙,他們真的相信當穿起聖袍時,就代表他們聖潔;當戴起聖帽,他們就是主教。他們把儀式和衣著,代替了一種神聖和奧秘。其實,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是將神的偉大和奧秘分割出來。藉著儀式、衣著,讓人覺得神的同在臨到。所以,他們以為只要躲於聖袍之後,他們就不用面對自己的人生,並且,立時就能變得神聖。因為,他們將神的榮耀轉嫁在自己身上。因此,他們不需要成長、不需要聖潔、不需要勝過罪,只靠著穿著天主教的袍子、手持燈台、執行彌撒,來取代了信仰。

為何他們會變成死而又死的宗教,導致神完全不介入他們當中呢?原因,正正是他們的宗派竟然做到一個階段純以儀式代替成長。無怪乎,重視儀式的那一群,就連他們的禱告,也像看書讀經般呆板,並且,必定要按著程序,按著某個聲調。其實,明眼人都必然會發覺有些問題。但問題出在哪裡呢?原來,他們完全相反了神所喜悅的事情。

儀式不能取代成長

大家試想想,如果神喜悅儀式的話,祂安排電腦去執行就可以了。因為人總會偏差,但電腦執行儀式的話,還可以絲毫不差。所以,神不是喜悅儀式,祂最珍視的,是生命裡的成長。所以,現在我們就會明白,為何所有神對於信仰的形容,都關於我們要像好樹結好果子、枝子不要離開樹幹、我們要結好果子等等,這些全都是成長中最終結的一部份,就是能夠誕生出果子的成長。因為,神所創造的生命,能夠發揮出最真善美的結局,都是從我們的性格誕生出來,在信仰上能夠開花結果。這就是神所期待的。

然而,現在,很多人用儀式去取代成長,他們就如於一棵樹上,掛滿了一張張紅紙、一條條絲巾,便認為這棵樹已經是多結果子。這些明明是人為加上去,不是果子來的,但他們竟然可以自欺到一個近乎瘋癲的階段,以為這些紅紙、絲巾,就等於生命的製品,甚至,他們更以為,神亦會認同他們,以為這些掛在樹上的裝飾是果子,這是多麼的可笑?然而,對比儀式這種生命的假製品,那麼,真製品,又是甚麼呢?

其實,《聖經》早已教導我們當我們信主的時候,第一步,就是悔改。一個人,於神的面前,真誠的悔改,這就已經是生命的製品。所以,神不是要求我們,如果願意信主的話,就做一個儀式,穿一件美麗的衣服。每一個人信主,第一步,必然是一個簡單的悔改祈禱。這就是生命的製品,並且,是向著善良方向而誕生的產品。而由生命所結出來,性格的果實,就是最明顯地,顯示出我們在信仰上、生命上的成長。所以,為何聖靈的果子,正正就是這些性格?原因,這些果子顯示出我們沒有行錯路,並且,於行走整條信仰路的過程中,有處理自己生命中不同年份、不同年紀,而誕生出來的製品,做到神所期待的結果。然而,對比其他教會,他們枉費幾十年於這些儀式裡,掛著叮叮噹噹的飾物,就以為自己完成了信仰的成長過程。



可是,大家可以想想,於末後日子,神不是收割儀式及飾物,於末後大復興,是神收割果子的時間,就是我們因著性格內涵所誕生的果子。亦因此,那些只著重儀式,沒有於信仰上成長的教會,他們不但沒有神的介入,並且,他們更會錯失神收割的時間。因為,這許許多多的儀式,全部都不是這棵樹生命的產品,只是一種掩飾和裝扮,於視覺上,令這棵樹變得更加美麗。但是,儀式與果子的分別,不是這棵樹於結果子上,成長進度的不同,而是人為裝扮,與及真正果子的不同。

因此,儀式和傳統就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好比法利賽人,他們無論是禁食和奉獻,都是虛假的,當中沒有半點成長。因為,就算他們做一些好行為,看似是行善,然而,於內心裡,他們是向著不好的方向成長,才會產生虛假。又例如:喜歡人的榮耀,也是在不好的方面成長,才會有這些習慣和造作。於做行為的同時,也是刻意的讓人知道。這就反映出他們的內心,不是行善,而是行惡。所以,當我們這樣分析,雖然信仰成長的理論看似很深奧,但是,其實一個很單純的人,亦懂得如何執行出來,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只要願意誠實、簡單地將真理行出來,其實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著好信仰,於成長中,有著神於我們生命中的介入。


【文章重點整理】

  • 遇到人生成長的難關,遇到誘惑、困難、試探時,需要作出相應獻祭的級數,才會遇見神。
  • 每一個年紀的成長,神對我們的自律、對我們性格的塑造,對我們的帶領也不同。

  • 人們向兩個方向成長,撒但的互動,是在邪惡方面的成長;但神的互動,是在善良中成長。

  • 錫安有著神超然的帶領,達到一日也不偏差的程度,當整體也願意成長,為神冒險的時候,神自然亦會回應整體的內心,跟我們互動。

  • 天主教所行的儀式取代內心的公義,藉著儀式、衣著,讓人覺得神的同在臨到。
  • 神給予我們生命的目的,就是為了見證我們的成長。那麼,當我們願意成長於正確的方向時,神亦一定會介入我們的生命。



相關影片:20200927 主日信息導讀 ── 天國道(73)

 資料來源:

http://riverflowing09.blogspot.com/2020/10/interaction2.html

限制人數進入錫安教會



為何挪亞時代,神只讓挪亞救活自己一家呢?為何當大復興臨到時,錫安教會也會限制人數進入?就如基甸的三百勇士,神從來貴精不貴多!

大復興時的挪亞方舟現象

當大復興爆發時,錫安將會限制教會的會員人數,這是日華牧師早年提及過的「挪亞方舟」現象。

舊約裡,神吩咐挪亞建造方舟,當神毀滅全地時,挪亞一家就可以存活。然而,大家曾否想過,為何神不讓挪亞興建一隻可以接載世上所有人的方舟呢?或者,為何神沒有叫其他人幫助挪亞,只有他一人興建方舟呢?因為挪亞時代,天還未開,神從未以洪水毀滅全地,再加上,由神吩咐挪亞興建方舟,直至神降雨審判全地,相隔一百年之久。究竟,全地有沒有人願意跟隨挪亞,用上百年時間,為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災難作預備呢?答案是,除了挪亞一家之外,再沒有人願意參與、付上信心,與挪亞並肩完成神給予當時代的使命。

所以,即使挪亞建造一隻更大的方舟,可以乘載數百人,但毀滅世界的大洪水是史上從未出現過,洪水何時會水退,甚至會否水退,也是未知之數。假如挪亞邀請了一群不信的人上方舟,結局更可能是挪亞一家被殺死,然後被拋進大海。這就是以挪亞的信心,只能夠拯救自己一家的原因。試想,既沒有先例可循,於挪亞而言,每天也是憑信心去跟從神的帶領,他又是否有能力說服他一家以外的人呢?因此,如果勉強接載其他人,最終只會導致沉船。

同樣,現時錫安教會的人數是神所限定,1455 就讓我們知道,一個也不多、一個也不少,是日華牧師以他的信心建造信心方舟所能夠盛載的人數。即是,日華牧師的信心,已經超越挪亞建立他一家人的信心,甚至可以帶領上千人同心相信神給予錫安教會的計劃和動勢,一起付諸實行、同心完成,但這已經是日華牧師的極限。


延伸閱讀︰
SSZ十週年慶典的驚人共同信息
歷史上數點選民的人數


不信的「屬靈阻力」

神對教會同樣的要求下,日華牧師已經無法再說服多一萬人,可以與現時錫安教會弟兄姊妹一樣同心、委身、帶著同樣熱切去參與神的末後計劃。因為一個人的不信,可以帶來一百個問題,十個人的不信、一百個人的不信,甚至一千人的不信,他們所問的問題、質疑,已足以耗盡日華牧師所有時間,令神的計劃無法繼續推進。當質疑不斷擴散,更會影響弟兄姊妹的信仰,令這隻方舟沉沒。

須知道,我們正踏進神末後的最終使命,正是一個動勢接另一個動勢,由錫安劍 PZ 完美音色講座,進到 ToME 曼德拉效應講座、到現時的第四個動勢、一元傳道人,我們要不斷撒出更多種子,讓我們有更大豐收,而豐收後,有更多種子可以撒出。這種栽種接續收割的現象,是最著重心田的質素,即錫安教會整體而言是否一塊好土,一塊能夠栽種神的話語,誕生各種屬靈果子的好土。現時,錫安教會已經被神認可,得著 1455 的印證,每位參與的弟兄姊妹都被神數算過。所以,現時當我們等候神春雨、秋雨的澆灌,開始最後大復興時,最重要的就是保護這塊好土,不要讓不信、懷疑的病毒和毒根進入,在我們當中生出來。假如我們無法停止或壓抑新會眾散播不信及懷疑,就寧可不讓他們進入我們當中。

延伸閱讀︰避開成為屬靈的阻力


基甸三百勇士.貴精不貴多

神的國度裡,要完成神的計劃,從來不是在乎或計較人數多與少,正如舊約基甸三百勇士的故事,神並沒有讓那些不信、膽怯的以色列人參與,因為,神希望祂的勇士是會為神的使命同心。

可見,神的做事方式,從來是貴精不貴多,假如有人以為於教會裡,是人多好辦事,只在乎人數增長夠多的話,這是違背神的做事原則。須知道,能夠打勝仗不是在乎人多,而是這班人是否合乎神的心意及帶著信心,讓神可以在他們當中啟動神蹟。

從士師記第七章,記載基甸三百勇士戰勝米甸的故事裡,第二節開首已經說明,神要讓所有人知道,神是以神蹟方式,將米甸人交到以色列人手裡。假如軍隊太多,即使最後得勝,以色列人也會向神誇口,說是自己的功勞。所以,神告訴基甸,軍隊的人數太多,基甸就趕走懼怕和膽怯的 11,000 人,令軍隊人數由原先的 22,000 人,減至 10,000 人。其後,神仍然說基甸軍隊的人數太多,於是,經過篩選後,再有 9,700 人離去,只餘下三百人。神就是以這三百人,殺掉上十萬的軍隊,這就是神一貫的處事原則。


先知 Bob Jones 預言︰座滿的列車

事實上,作為世上唯一的女院級數教會,神早已預言,到了末後日子,錫安是會限制會員人數。大家必定記得,「2012榮耀盼望」信息是始於Bob Jones的榮耀列車預言,讓我們踏上成為新婦教會之旅。而Bob Jones於預言的第一段已經提及,他於異象中,坐上一列火車,並且所有座位都已經坐滿。既然這是一列火車,就必然會有人數限制,因為座位是有限的。預言亦提及,每位乘客都是牧者,而且所有人都是由聖靈安排座位,他們亦知道自己被呼召要做的事情。


節錄︰On September 5th I was sitting on a train and noticed that all those on the train were also seated. They were all shepherds and each one had a special seat assignment. Their seats were assigned by the Holy Spirit and they knew what they were called to do.


這豈不是我們的寫照嗎?因著「2012 信息」,錫安進入了另類的事奉模式,每星期都需要六百人以上的團隊去完成主日信息。這六百人就像牧羊人般,協助牧師完成餵養全地的信息,而且每個人都有著崗位,知道自己負責的部分,所以這列榮耀盼望列車是有著人數限制。因此,神以 1455 印證我們弟兄姊妹的人數,是一個也不多、一個也不少。因為神對錫安的託付,就如基甸 300 勇士,是集合一批經過神千挑萬選的弟兄姊妹,一起同心完成神的計劃。

所以,對於現時已經坐上方舟的弟兄姊妹,既然我們是因著神的恩典,才得以參與神末後的復興,成為真命天子的其中一份子,就要與日華牧師一起同心相信,令整間教會進入超然的躍進。例如︰當我們復還至聖所三件家具的時候,其中一件,就是代表死人復活,亞倫發芽開花的杖,一個我們從未進入過的領域。我們當然不可以讓未聽過神蹟醫治的初信參與其中,因為他們的不信將會拖累我們無法前進,甚至倒退。

延伸閱讀︰Bob jones預言印證錫安教會方向



復興時的教會人數限制

當將來復興時,我們已經沒有時間重新栽種一班新人的心田,令他們如現今錫安教會弟兄姊妹般同心,這就是為何我們將來會有人數限制的原因。

即使已經在錫安教會一段時間的弟兄姊妹,也要釋放我們的信心,甚至是躍進的信心,由過往已經做到,病得醫治的信心領域,一路提升,才可以與日華牧師同心,一同相信教會內誕生各種更大更難的神蹟,甚至在我們面前出現死人復活的神蹟。

除了人數限制,我們就能夠更加明白,為何因著「2012 信息」而離開,或因為愛世界、反叛而離開教會的屬靈富二代信徒,即使他們悔改,教會亦不會讓他們再回來。假如以人情的角度看,你或許不明白,為何牧師如此嚴格,訂立如此高的標準,將來不單限制新人人數,包括弟兄姊妹帶信主的親戚朋友,甚至曾經離開教會跌倒的人,也不可以再回來,這種做法彷彿有點不近人情。但當我們以挪亞方舟的角度看,就明白,在屬靈躍進時,我們已經無法再花五年、十年去跟進新人,讓他們慢慢成長,成為同心的一群,泊入我們的事奉生活。更不應該以人情角度拉低屬靈標準,令錫安落入倒退的光景。須知道,每位弟兄姊妹的信仰建立,都得來不易,必須經過悉心栽培,才能夠建立現時的錫安教會,一間願意為神同心付出,踏上信仰屬靈巔峰的教會。

當我們繼續向上攀爬,為神完成更大、更難的目標時,就不能在這段時間分心和大意,否則最終都無法完成神交托我們的使命。曾經在我們教會當中成長,卻沒有珍惜屬靈福份,最終隨流失去、跌倒的一群,即使他們希望回來,我們也不會讓他們再回來。因為他們在這間教會被栽種多年,領受最優質教導,卻連自己的信仰都無法持守,自己的責任都未能付上,我們又怎能夠讓他們進來,與我們一起在神面前成就更大的事呢?

須知道,在錫安教會成為其中一員,不是為了吃果子,而是結果子。即使他們再次回來,最終亦只會拖累教會完成神的計劃,令這間教會失去進步十倍的空間。神給予我們的使命,是要做更大的事,成為應驗啟示錄、應驗哈該書,為神建立聖殿的教會,為神建立一個萬國禱告的殿。我們的責任,是照顧全世界的新婦和童女,甚至,世上的君王、政要,也要來就光,他們希望在我們當中尋找到答案。


事實上,從舊約的聖殿設計,我們亦可以學習到這個教導,聖殿分為外院、聖所和至聖所,外院對人數和身份資格也沒有限制,所有以色列人都可以在外院獻祭,神只會計較他們有否貢獻。即是,神只會計較以色列人有否到外院守節和獻祭,而不會計較他們的人數和資格。當進到聖所,神會計較資格,但不會計較人數,因為並非所有利未人都可以成為祭司,必須三十歲以上、沒有殘疾的男性才可以,但祭司的人數也沒有設定上限。然而,當進到至聖所,神會計較資格及人數,只有大祭司才可以每年進至聖所供職一次,不論資格和人數都有嚴格限制。不論摩西會幕或所羅門聖殿,都有類似限制,其實它們也是遙指末後的聖殿,即錫安。這就是為何我們作為新婦教會,最終要限制人數的原因。因為這間教會聚集的不是平信徒,更不是外邦人,而是新婦級基督徒。


小結

現時,我們眼見的前方,已經要預備迎接神末後聖殿的榮耀臨到,將要進入神蹟復還及經濟轉移的復興當中。我們必定要與日華牧師及錫安教會同心,成為助力,完成人類歷史舞台的最後一幕,為神完成末後的聖殿!


相關內容︰
曼德拉效應 (38) 前言-限制人數進入教會
2012 榮耀盼望 vol. 421 ── 「星際啟示錄」的第三部份(77)

資料來源;
2010 - 2012 恩膏引擎全力開動!!: 限制人數進入錫安教會

曼德拉效應專輯11:《聖經》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 被改過的字















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曼延至《聖經》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內容字眼被扭曲竄改,甚至《聖經》內容變得難以理解,有違文法原意。


聖所中是金燈臺Golden Lampstand ,還是蠟燭臺Candlestick?

早前曾剖析,全本英王欽定本關於至聖所Holy of Holies的字眼,已經變成了Oracle。

相關文章:曼德拉效應專輯 3︰Mandela effect與King James Version英王欽定本經文變動了(3)
而聖所其中一件最重要的家具金燈臺Golden Lampstand,相信若對《聖經》有認識的,亦會知道。 因為舊約聖殿的金燈臺,是盛載聖火,亦即神時代性話語的家具,藉著燈臺所盛載的聖火,點燃著金香爐,讓我們可以進入神的至聖所,而舊約利未記,就清楚描述金燈臺的製造。

出埃及記 25:31-40
31 「要用精金做一個燈臺。燈臺的座和幹與杯、球、花,都要接連一塊錘出來。
32 燈臺兩旁要杈出六個枝子:這旁三個,那旁三個。
33 這旁每枝上有三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那旁每枝上也有三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從燈臺杈出來的六個枝子都是如此。
34 燈臺上有四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
35 燈臺每兩個枝子以下有球與枝子接連一塊。燈臺出的六個枝子都是如此。
36 球和枝子要接連一塊,都是一塊精金錘出來的。
37 要做燈臺的七個燈盞。祭司要點這燈,使燈光對照。
38 燈臺的蠟剪和蠟花盤也是要精金的。
39 做燈臺和這一切的器具要用精金一他連得。
40 要謹慎做這些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

上述經文,解釋了聖殿金燈臺的做法。並且,這盞燈必定是一盞油燈,因為聖殿完工的時候,是配上油使用。

出埃及記 39:37
精金的燈臺和擺列的燈盞,與燈臺的一切器具,並點燈的油。

當我們在網上搜尋,會發現所有依據這段經文而仿製的金燈臺也是一盞油燈, 因為金燈臺球、花、杯中,杯的設計是用作承載燈油燃點之用。 英文亦一樣,當我們查"Golden Lampstand",亦一定會找到金燈臺的圖片。



但現在,再看看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出埃及記 25章31至32節。

Exodus 25:31-32
31 And thou shalt make a candlestick of pure gold: of beaten work shall the candlestick be made: his shaft, and his branches, his bowls, his knops, and his flowers, shall be of the same.
32 And six branches shall come out of the sides of it; three branches of the candlestick ou  t of the one side, and three branches of the candlestick out of the other side:

大家沒有看錯,所有燈臺的字眼,已經變成了蠟燭臺Candlestick,震驚嗎?我們知道,蠟燭是中國漢朝,公元前二世紀才出現,舊約第二卷書,出埃及記的摩西時代,又怎會有蠟燭呢?

英王欽定本被視為最嚴謹的英語聖經譯本,怎會犯這種低級的翻譯錯誤,甚至無中生有呢? 更何況,我們的記憶中,英王欽定本所用的字眼是金燈臺Golden Lampstand,而不是金燭臺Candlestick,中文聖經亦翻譯為“金燈臺”,而不是“金燭臺”。

假如,金燈臺是用來點燃蠟燭,為何又要用燈油,而不是配上蠟燭呢?

我們再看看出埃及記39章37節, 當中提及,金燭臺要配上燈油,你會覺得奇怪嗎?

Exodus 39:37
The pure candlestick, with the lamps thereof, even with the la mps to be set in order, and all the vessels thereof, and the oil for light,

並且,假如聖殿的金燈臺變成了金燭臺, 就不會有一首經典聖詩:我的燈需要油

假如金燈臺變成了金燭臺,這首歌亦應該由「我的燈需要油」改為「我的燭臺需要蠟燭了」!

或許有人會以為,剛才只是提及出埃及記25章的經文,會否同一本英王欽定本聖經裡,只是某些章節 用了Lampstand,當另一些章節,真正描述金燈臺的時候,仍然是用金燈臺Golden Lampstand呢?

但當你翻查整本聖經,就會發現Lampstand這個字已經消失了。亦即是說,英王欽定本從來都沒有燈臺這個字,可怕嗎?

然而,燈臺這個字,除了舊約之外,新約亦有提及燈臺的經典經文。

馬太福音 5:15-16
15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同樣,這節經文的這盞燈,於英王欽定本中,已經不再是放在燈臺上 ,而是放在蠟燭臺上。

Matthew 5:15-16
15 Neither do men light a candle, and put it under a bushel, but on a candlestick; and it giveth light unto all that are in the house.
16 Let your light so shine before men, that they may see your good works, and glorify your Father which is in heaven.

那麼,你的記憶中,是金燈臺,還是金燭臺呢?

沒有金燈臺,何來修殿節?

假如金燈臺是點燃蠟蠋,而不是點燃燈油的話,歷史上就不應該有瑪他提亞事件,亦不應該有修殿節。

因為瑪他提亞事件,是主前167年,安提阿古四世揮軍耶路撒冷,佔領了整個聖殿, 他們在聖殿安放宙斯(Zeus)神像和祭壇,在壇上向宙斯獻豬,更將豬血帶進至聖所。

其後,猶太人瑪他提亞與他的馬加比家族起來反抗,於主前165年光復耶路撒冷, 當時正值住棚節,但剩下的一瓶聖油,只能夠點燃一日,這時發生了一個神蹟,一瓶聖油竟然能夠點燃八日,使聖殿大放光明。

自此,猶太人為了記念神的拯救和奇妙作為,每年基斯流月25日開始,一連八天大肆慶祝,並且舉行獻殿禮。這節日被稱為漢努迦節 (Hanukkah),即眾光節,也稱為修殿節。

但假如金燈臺是點燃蠟燭的話,又怎可能出現燈油連點八日的神蹟呢?

先知約拿Jonah , 或是Jonas?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以下例子。
其中,記載於舊約約拿書Jonah,有關先知約拿Jonah讓尼尼微城悔改的事跡。

然而,在不知情下,新約所有提及約拿名字Jonah「J-o-n-a-h」的經文,居然變成了Jonas「J-o-n-a-s」,情況就如Addidas變成了adidas。

相關文章:曼德拉效應專輯 4:究竟是Addidas還是Adidas?

馬太福音 12:39-41
39 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
40 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裏頭。
41 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裏有一人比約拿更大!

這節經文中,主耶穌提及舊約先知約拿的教訓。我們再看看英王欽定本的記述。

Matthew 12:39-41
39 But he answered and said unto them, An evil and adulterous generation seeketh after a sign; and there shall no sign be given to it, but the sign of the prophet Jonas:
40 For as Jonas was three days and three nights in the whale's belly; so shall the Son of man be three days and three nights in the heart of the earth.
41 The men of Nineveh shall rise in judgment with this generation, and shall condemn it: because they repented at the preaching of Jonas ; and, behold, a greater than JJonas is here.

明顯,英王欽定本約拿Jonah這個字,由「J-o-n-a-h」變成了我們完全未見過的Jonas「J-o-n-a-s」。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字。

究竟挪亞是Noah,還是Noe?

另一個聖經人物名字改變的例子,就是挪亞Noah。創世記中,神曾以洪水毀滅世界,唯一的倖存者就是挪亞一家八口,因此,聖經亦有很多經文提及挪亞的事跡。

然而,新約卻有部分經文,將Noah「N-o-a-h」,寫成Noe「N-o-e」。

馬太福音 24:37-39
37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
38 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
39 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

這裡提及了挪亞的名字, 現在,我們再看看英王欽定本改成怎樣?

Matthew 24: 37-39
37 But as the days of Noe were, so shall also the coming of the Son of man be.
38F or as in the days that were before the flood they were eating and drinking, marrying and giving in marriage, until the day that Noe  entered into the ark,
39 And knew not until the flood came, and took them all away; so shall also the coming of the Son of man be.

這裡的Noah變成了Noe,情況就如Berenstein 幾成了Berenstain。

相關文章:Webbot預測到改變時空的事件 – 「The Berenstein Bears」
再一次,聖經出現的這個字,是一個怪字,由Noah變成了Noe。 但不是所有新約經文,都將Noah變成了Noe,有些新約經文仍然是正確的Noah。

希伯來書 11:7
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

英王欽定本仍然是Noah,而不是Noe。

Hebrews 11:7
By faith Noah, being warned of God of things not seen as yet, moved with fear, prepared an ark to the saving of his house; by the which he condemned the world, and became heir of the righteousness which is by faith.

英王欽定本是由英王詹姆士下令翻譯的譯本,是由當時最著名、最有學問的學者一起翻譯而成,是最具權威的英語版本。 所以,必定不會出現這一種,前面是Noe,後面是Noah,前後不同的現象。



結語:

現在我們身處的時空中,被喻為英文《聖經》譯本中,最具權威的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卻變得千瘡百孔、不能理解,甚至出現前言不對後語、錯字百出的現象。 這種時空扭曲導致英王欽定本不斷被修改的現象,更越演越劇烈。
即使有心尋找神的話,亦會容易被誤導,但唯獨真正認識神,切心研究原文,才能查考出真正答案!

往後將分享更多因曼德拉效應引致改變歷史的事件,請密切留意﹗


曼德拉效應文章系列︰
曼德拉效應(一)前言-幻變的現實
曼德拉效應專輯1︰敵基督改變節期和律法
曼德拉效應專輯 2︰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的由來
曼德拉效應專輯 3︰Mandela effect與King James Version英王欽定本經文變動了(1)
曼德拉效應專輯 3︰Mandela effect與King James Version英王欽定本經文變動了(2)
曼德拉效應專輯 3︰Mandela effect與King James Version英王欽定本經文變動了(3)
曼德拉效應專輯 4:究竟是Addidas還是Adidas?
曼德拉效應專輯5:CERN可以改變歷史和現實
曼德拉效應專輯 6︰人體結構的變動
曼德拉效應專輯7:甘迺迪被暗殺時車上有多少人?
曼德拉效應專輯 8:Mandela Effect與911事件的變動
曼德拉效應專輯9︰記憶混亂與時間的始末
曼德拉效應專輯10:阿森一族與「殘餘現象」

資料來源:
2012 榮耀盼望 vol. 383 ── 「星際啟示錄」的第三部份(39)

資料來源:.2010-2012恩膏引擎全力開動!!:曼德拉效應專輯11:《聖經》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 被改過的字


可以知道神再來的時候嗎?這便要從挪亞和羅得學到教訓!

 


  每當討論「世界末日」的時候,常聽人說「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不錯,這絕對是聖經經文

馬太福音 24 36節:
「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

  或者說得詳細一點,這節經文的原意是甚麼?原來是主耶穌回答門徒請教祂的問題。祂的門徒向主問了甚麼?就是問聖殿何時被拆毀、主降臨和世界末了的事。

馬太福音 241 - 3節:
「耶穌出了聖殿,正走的時候,門徒進前來,把殿宇指給他看。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不是看見這殿宇嗎?我實在告訴你們,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的來說: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豫兆呢?

  主耶穌在接着的回答中,按層次分別回答了:

1. 災難起頭和徵兆(打仗、飢荒、地震,馬太福音 24 3 - 8節)
2. 大災難時期(即《啟示錄》內的各種災難,馬太福音 24 21 - 22節)
3. 主耶穌降臨(人子駕著天上的雲降臨,馬太福音 24 27 - 30節)


  過去已有文章將該段經文以「耶和華的日子」的角度來分析,詳見《舊約《聖經》裏「耶和華的日子」就是神施行審判時候,與《啟示錄》有關連嗎?(後記)》(註1)。

  今篇文章,希望能在這段經文中找出主耶穌究竟有沒有提示祂再來的大約時間,從而使我們認知,我們已身處這個世代裏。

  原來主耶穌在第 36節回答門徒「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之前,祂分享了很多重要信息,那就是回答門徒有關祂「降臨前」的景象,之後才說第 36節「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

馬太福音 24 29 - 35節:
「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日頭就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他要差遣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方:原文是風),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這樣,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從上面的經文中,你可發現人子(主耶穌)降臨前的先決條件,就是無花果樹發嫩長葉,這是代表以色列復國和奪回耶路撒冷,而且這世代還沒有過去,人子就會回來。

  換句話說,即是看到以色列復國和重回耶路撒冷,這便是人子將要再來的重要座標。

  以色列於1948年復國,又於1967年從約旦奪回耶路撒冷。可見「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而「這個世代還沒有過去」,人子就會回來。一個世代代表多少年?以《出埃及記》計算是四十年;以禧年計算是五十年。按此推算,即是1988 - 2007,或1998 - 2017內主耶穌就會降臨。

  當然這是一個簡單的推算,但單從以色列復國的世界大事,已知這段經文將要應驗。何況自2010年以後,世界已差不多全應驗第 6 - 7節的災難先兆,如:

1. 打仗和打仗的風聲
2. 民要攻打民(地區戰爭、內戰),
3. 國要攻打國(國與國戰事)
4. 多處必有饑荒
5. 地震

  假若說是現今科技先進,傳媒能有效報導國際大事,怎也不能在這數年內滿足以上的徵兆。更何況在《舊約《聖經》裏「耶和華的日子」就是神施行審判時候,與《啟示錄》有關連嗎?(上)》的文章內已分析現今整個世界急劇變動,不斷重複出現的極端天災、地震、水災、旱災等,已可說是開始達到《啟示錄》水平。

  說到這裏,還要扣減七年大災難的時間,因為在這七年內都是「耶和華的日子」,這就是但以理書著名的「七十個七」(註2

但以理書 927節:
『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那行毀壞可憎的(或譯:使地荒涼的)如飛而來,並且有忿怒傾在那行毀壞的身上(或譯:傾在那荒涼之地),直到所定的結局。」』


  

若說「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不,是可以知道大約的年份。

  究竟主耶穌有沒有再向門徒透露更多時間座標?答案是有的。

  原來,在接着的第 37節就說明了時間,同樣地在《路加福音》第 17章也有同樣記載。

馬太福音 24 37 - 39節: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

路加福音 17 24 - 30節:
「因為人子在他降臨的日子,好像閃電從天這邊一閃直照到天那邊。只是他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那時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洪水就來,把他們全都滅了。又好像羅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到羅得出所多瑪的那日,就有火與硫磺從天上降下來,把他們全都滅了。人子顯現的日子也要這樣。」

  在這由主耶穌親口所說的經文,特別提到要從挪亞和羅得學教訓。我們要從這兩個人可以學懂甚麼教訓?可以說,多得很!從神會否告知災難發生、災難嚴重程度、避開災難的方法,逃生的路線,全都包括在內。

 
        更重要的「那日子,那時辰」原來是指主耶穌「降臨」的時間。而末後的時間座標就是以色列,她的復國、重奪耶路撒冷為重要的線索,就是代表「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同時又表示這世代還沒有過去,人子就會回來。換句話說,即代表我們這個世代將會見證主耶穌再次回來。

從挪亞和羅得學到教訓

  主耶穌的確有再向門徒透露更多時間座標。原來,在接着的第 37節就說明了時間,同樣地在《路加福音》第 17章也有同樣記載。

馬太福音 24 37 - 39節: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

路加福音 17 24 - 30節:
「因為人子在他降臨的日子,好像閃電從天這邊一閃直照到天那邊。只是他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那時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洪水就來,把他們全都滅了。又好像羅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到羅得出所多瑪的那日,就有火與硫磺從天上降下來,把他們全都滅了。人子顯現的日子也要這樣。」

  在這由主耶穌親口所說的經文,特別提到主的日子好像挪亞和羅得的日子。他們有甚麼共通性?原來他們都是共同得知神將要施行審判,毀滅全地,或城市,然而他們的景況卻完全不同。

  要研究挪亞和羅得的共通性,就先要知道主耶穌所指定將要發生的時間,那就是「人子降臨的日子」,也即是末後的時候。末後的時候會怎樣和這兩位人物相似,讓我逐一分析。

挪亞和羅得與《啟示錄》相似之處

  在挪亞離開方舟後,神已應許不再以洪水毀滅全地(註1),卻在《啟示錄》預言將會施行各種災殃審判地上的人,魔鬼、獸和假先知和巴比倫。

  至於羅得,神降硫磺與火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硫磺與火」在《啟示錄》內起碼有十數處記載,全都是與審判的災殃連繫,試列舉數個:




 
啟示錄 8 5 - 9節:
「天使拿著香爐,盛滿了壇上的火,倒在地上;隨有雷轟、大聲、閃電、地震。拿著七枝號的七位天使就預備要吹。第一位天使吹號,就有雹子與火攙著血丟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樹的三分之一被燒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燒了。第二位天使吹號,就有彷彿火燒著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變成血,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隻也壞了三分之一。」

  當第六位天使吹號時。

啟示錄 9 17 - 18節:
「我在異象中看見那些馬和騎馬的,騎馬的胸前有甲如火,與紫瑪瑙並硫磺。馬的頭好像獅子頭,有火、有煙、有硫磺從馬的口中出來。口中所出來的火與煙並硫磺,這三樣災殺了人的三分之一。」

  至於硫磺就更容易明白,除以上的經文外,魔鬼、獸和假先知,並所有拜獸和獸像,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人,全都會到「硫磺的火湖」裏。

啟示錄 20 10節:
「那迷惑他們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裡,就是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

啟示錄 14 9 - 10節:
「又有第三位天使接著他們,大聲說:若有人拜獸和獸像,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這人也必喝 神大怒的酒;此酒斟在 神忿怒的杯中純一不雜。他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

從挪亞和羅得可以學懂的教訓

  要從他們身上學到甚麼教訓?如上一篇文章所說,多得很,以下試以圖表比較。

面對神施行災難時,挪亞和羅得的分別:


挪亞
羅得
面對的災難
神用四十晝夜洪水毀滅全地,並地上的生物。

創世記 6 17 - 18節:
「看哪,我要使洪水氾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

神降硫磺與火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

創世記 19 24 - 25節:
「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

得救的人數
挪亞一家8口,及已經留種的活物。

創世記 6 18 - 19節:
「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與兒子兒婦,都要進入方舟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裡保全生命。」
羅得,和兩個女兒,共3人。

但他的妻子卻因回頭變成一根鹽柱,他的女婿也隨城被滅而死去。

創世記 19 26節:
「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創世記 19 14節:
「羅得就出去,告訴娶了【或作將要娶】他女兒的女婿們說:「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他女婿們卻以為他說的是戲言。」

神或使者預先通知時間
在施行洪水審判前約一百二十年提醒挪亞造方舟,並在出現洪水前的七天催促挪亞一家進方舟。

創世記 63節,13

創世記 74節:
「因為再過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把我所造的各種活物都從地上除滅。」

不足12小時,天使晚上進城,次日天明前便要離開。

創世記 19115 - 16節。

能否帶走財物

不能
將要受災的人未死前的景況
照常生活

路加福音 17 27節:
「那時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洪水就來,把他們全都滅了。」

照常生活

路加福音 17 28節:
「又好像羅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
事後的居住環境
經歷洪水後的新天地
山洞

創世記 19 30節:
「羅得因為怕住在瑣珥,就同他兩個女兒從瑣珥上去,住在山裡;他和兩個女兒住在一個洞裡。」

事後神有否祝福他們

創世記 9 1節:
『神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
無記載,或可說無祝福他們,只是因為神的憐恤,才能得救。

創世記 19 30節:
「但羅得遲延不走。二人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並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



  以上的圖表裏,你能從挪亞和羅得學了甚麼教訓?他們都是經歷從神而來的大災難,一個變得一無所有,另一個卻得到神的祝福。

  一個神預先提早上百年的時間,要他按着指定樣式預備方舟,並且到災難出現前的七天,神再次催促他和家人進方舟。另一個只得不足十二小時的時間,神才差祂的使者通知他和家人逃難。

  我們已踏進《啟示錄》時代裏,每逢有人提出災難警告,我們多數會充耳不聞、恥笑發出警告的人。但有否想過,這不斷向我們發出警告的人,他可能是該時代的挪亞,他在世的時候按着神指定的樣式不斷預備,直至大型災難來到,他和跟從他的人必在災難中得到最佳的逃生方法。

  相反選擇如羅得一樣的人,只是到最後一刻,才有使者通知,叫他和家人逃生,但逃離的時候卻有人(羅得的妻子)因不聽從吩咐而變成鹽柱。





 
  信仰如羅得的人,是否就如《哥林多前書》所說,是「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的那一批人?

哥林多前書 315節:
「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

  你會厭惡提醒你時常為神預備的人嗎?

  
註1


其他參考文章:





啟示錄、摩西十災、Kolbrin Bible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