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尋找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尋找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神差遣先知頒佈「聖靈向眾教會説」的信息(三)

 

為何錫安教會能審判全世界呢?

l  自日華牧師分享「雙氧水事件」起,觸發全世界的注意,成為將來審判的開始和鋪路。

l  由那時起,錫安教會就成為全世界的先知。

l  日華牧師就是「聖靈向眾教會說」的代⾔⼈,若眾教會不聽, 便對審判。


「雙氧⽔事件」觸發了全世界的注意力

當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 ⽇華牧師對於信息提到, 「錫安最先觸動全世界的⼀件事,正是『雙氧⽔事件』」這⼀點,作出了補充。 以下,是⽇華牧師於20221230⽇的錄⾳分享。 

其實,你現在才知道, 為何會出現「雙氧⽔事件」。 因為那⼀天,正正就是那⼀篇信息, 我們引起全世界的 attention(注意), 全世界只有我們這⼀所教會, 純粹從神賜予的信息下, 剎那間,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接著,我們就是全世界的先知。 

人生需要追上去配得屬靈的祝福(二)


 歷代歷世以來,尋找神是一條怎樣的路程?

l  個世代,神都在轉變,不會重複先前的,的就是,祂希望在尋找神的過程中,喚起神的形像及「神的造神計劃」。

l  這過程,其實是個獎勵計劃,讓人漸漸變成擁有神的性格。 

l  神要人成長至擁有神的形象,如祂的兒女般能與祂對話。

人生進入一個尋找謎題的試場














誠然,神所設計的人生,就像一場考驗合格與否的考試,但遠比人類設計的任何考試都困難得多,因為一開始没有任何人知道這場人生考試考的是甚麼,並要自行尋找試題後準確作答。



神設計的人生
是一場尋找隱藏試題作答的試場 


現今世上大部分人,或許都曾經思考過人生的目的和意義,但是,他們思考的問題、答案和方向,都是完全錯誤,絕大部分人將數十年人生,甚至一生的光陰都浪費在無法得到答案的地方。


但要知道,神為全人類設計的人生,就如隱藏了試題的考試一樣,每一個人一出生,就彷彿失憶一樣,猶如一張白紙,沒有任何知識和記憶,連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都記不起。


這好比一場考生在考試之前完全不知道考試題目、內容和範圍的考試,甚至,考生進場時,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場考試,只以為自己走進了公園,在公園內看見不同植物和動物,看見遊客在散步、閒談和說笑,看見小朋友在捉迷藏。


考生第一個難關和責任,就是要在公園般的試場中,自行尋找這場考試的題目,尋找試題在哪裡,尋找考試評分標準、尋找考試時間等,尋找和分辨答案的對錯,只回答正確的答案。因為這試場就像一個公園,其他閒著的人同樣不知道這公園的目的,考生就是要做到與別不同,即所謂「眾人皆醉我獨醒」。


“假如不是出生在基督教家庭,甚至不會知道世上存在一位創造主,設計了人生的試題。”


“假如出生在回教家庭,甚至,自小被灌輸基督教是錯誤的觀念,你能夠想像這場人生考試的難度會是如何。”


以上可能是大家的疑問,確實地,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發現人生充滿各種難題和挑戰,單單面對各階段的成長和環境轉變,已經需要被逼接受不同類形的挑戰,這些都不是我們可以自行選擇。


大部分人都不會有父母或長輩告知這是一場神設計的考試,大部分人都不會有人出現在面前,像老師般教導每一科人生考試的題目,並教導如何回答問題、如何考取高分。因為合格後不單成為賓客,取高分的話甚至能夠成為童女或新婦。

可是,假如不合格的話,就要面對永恆的地獄成為審判。每一個考生,連考試何時結束都不知道,因為每一個人的壽數都不一樣,沒有人會知道自己何時離世,也不會知道考試是十年後結束,又還是今天就結束。

延伸閱讀︰
生的考試題目.分別善惡樹》

當今只有錫安教會能尋找試題
並提供準確答案


身為錫安教會的一份子,只要願意努力學習和應考,就必定能夠得到令歷史上所有人,甚至所有先知偉人,都羨慕的身份 ── 就是成為時空穿梭與神同創的新婦。請閱︰《錫安教會在時間中是絕對存在(1)》及《錫安教會在時間中是絕對存在(2)

原因,我們能夠在一生中尋找到這所有神同在的教會,並且有一位牧者梁日華牧師,在過去33年不斷為我們尋找神的試題、提供準確答案,神亦以一日也不偏差的共同信息,印證這間教會,證明我們每一步都沒有偏離神的時代計劃。我們務要懂得排除萬難,收起一切不滿和埋怨,全心全意跟上神時代計劃的帶領。


委實,整個人類歷史,以至現今這世代,絕對沒有萬分之一的人,能夠擁有我們今天的福份,能夠有人完整及清晰地分析,有關神在整個人類歷史設下的試題,亦提供100%準確答案。

--------------------------------------

相關文章︰

人生如學生面對試場的考試

人生如學生面對試場的考試


日華牧師藉著曼德拉效應解釋了甚麼是人生。每一個人在世上,也看似擁有自由旨意,可以隨己意而活,但曼德拉效應令我們明白到,原來神早已設定和預計我們的人生軌跡,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場景,但可以尋找神的試題,並且努力作答,演好這些角色,在神預設的框架下取得滿分。

正因,
神早已設定和預計我們的人生軌跡,才會出現平行場景中,另一個世界的我們可以補拍一些片段。

例如︰英王詹姆士看似是選擇了為神翻譯聖經,但同一時間,神早已預備了另一個場景,令他翻譯的聖經出現第二個版本,就是我們現時所見,曼德拉效應下千瘡百孔的版本。

相關文章:

老師和學生於成長上的框架及軌跡不相同

假如一所學校是人生的縮影,我們的角色就像一名學生,多於一名老師。因為唯有學生,必須依循學校設下的軌跡和框架,才能夠成功。相對而言,老師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性,雖然老師和學生都要進入學校,但老師的角色與學生不同,即使老師向好的方面發展,他也有眾多未知選擇,除了選擇成為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也可以選擇成為系主任或校長,甚至隨時辭職,在考試局工作、寫教科書等。

老師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性,因為學校並沒有為老師如何生活和自處,設立成長的框架和軌跡,所以,當老師進入學校後,校長也無法估計他在30年後的成就。

但學生卻截然不同,如何在試場上成為一位好學生,已經不是他自己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因為在試場上取得好成績,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老師預備的試卷中考得滿分,他的責任就是跟從老師預設的軌跡和框架而執行,並且執行得最好。

學生無法走出老師預定的考試框架

所以,無論是10個、100個,甚至是1,000個考生,他們在試場上考得好成績的軌跡,亦只有一條,而這條軌跡,亦是老師早已預設。即使學生如何優越,都無法走出老師預定的考試框架,另覓一條成為好學生的道路,他無法在試卷上繪畫、將試卷撕碎成為拼圖、在試卷上稱讚老師,甚或改寫題目,按自己認識的範圍作答,這些行為都無法幫助他取得任何分數。

真正優越的學生,會為考試作出充分準備,提升自己的狀態去應考及作答,然而,學生得到滿分、學生的成功,老師是早已知道及計算得到。因為試卷是由老師草擬,包括問題數目、考試時間等,甚至滿分標準,亦是老師在學生進入試場前早已決定。所以,對學生而言,想在試場上取得成功、得著好成績,當然要符合老師為考試訂下的條件,最重要的是,不要誤解老師所出的試題,並且要依循老師訂下的考試規則及答題標準作答。

神隱藏試題成為謎題,唯有真正愛主才尋得見。

同樣,當我們每一個誕生於世,我們不是如老師進入學校般,相反是如學生進入學校般,整個世界、全人類歷史,就成了我們的試題。當我們進到這個龐大試場,用一生的時間去答題時,很多人甚至無法找出試題,即是,絕大部分人根本連自己為何生存在世,目的是甚麼都不知道,更不會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回答神設定的試題。因為人生的試題本身,已經是以謎題方式出現,這才能夠考起絕大部分人。

神就如學校的老師般,刻意將試題設計成謎題,讓真正愛主的一群、願意專心尋找神的人,才能夠尋得見,而這只是第一步。尋見後的下一步,就是不誤解試題,並且成功作答、取得滿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中眾多復興的領袖,我們豈不看見他們在歷史試場中,尋找出人生試題,並且成功作答嗎?例如︰馬丁路德在天主教背景下,尋找出「因信稱義」這條試題,並且在指定時間內作答,成立了信義會,開始其後500年的基督教復興之路。


其後浸信會、循道衛理會、五旬節聖潔會,到1948年的音樂詩歌復還、其後的神蹟醫治佈道運動等,當時帶領復興的領袖,並非人云亦云地度過一生,並非尋找上一次考試的試卷和答案,照抄一次,就說自己應該得滿分。相反,神隱藏試題成為謎題,唯有真正愛主,願意尋找試題的一群,才尋得見。


相關文章:
摩西會幕,大衛會幕,所羅門聖殿

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場景,但可以演好這些角色,
在神預設的框架下取得滿分。

現在我們知道他們不單答題正確,並且是當時代的高材生,他們劃時代的舉動,有別於整個時代的所有人,所有面對這份試題的人,只有一個人能夠尋找出試題,並且答對,因此,在後世的眼中,甚至神的眼中,他們就是人生的真正贏家。

在神的設定下,每一個年代都有隱藏的試題,我們面對的所有場景,都是神特定給予我們這個世代的試題。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場景,正如學生無法改變老師的試題。我們的責任,是在現實場景中尋找神的試題,並且努力作答,取得滿分。即是,這個現實場景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神獨特設計,讓我們擁有不同內涵、背景、家庭、社會文化和際遇。

小結:
因此,我們應該在這些不能夠改變的場景中,尋找神為我們設定的角色和定命,並且盡一生的光陰,演好這些角色,以及完成神交托我們的時代使命,就是在神預設的框架下取得滿分。



什麼是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 是指一些人、事、物件的現實狀況,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但凡出現這個現象,就稱為「曼德拉效應」。 這效應名字的由來,是來自有關前任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實際個案,正如現實所見,他於2013年離世。但是,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他清楚記得,曼德拉於80年代的時候,經已在監獄中離世。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道、葬禮的電視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 當這個說法提出後,竟然得到大量網民回應,表示有相同記憶。從此,當現實與人們的集體記憶出現不相符,就會被標籤為「曼德拉效應」。

相關影片:《曼德拉效應系列》前導預告

相關及延伸文章:

Ziondaily:



人生如學生面對試場的考試

人生如學生面對試場的考試


   












日華牧師藉著曼德拉效應解釋了甚麼是人生。每一個人在世上,也看似擁有自由旨意,可以隨己意而活,但曼德拉效應令我們明白到,原來神早已設定和預計我們的人生軌跡,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場景,但可以尋找神的試題,並且努力作答,演好這些角色,在神預設的框架下取得滿分。

正因,
神早已設定和預計我們的人生軌跡,才會出現平行場景中,另一個世界的我們可以補拍一些片段。

例如︰英王詹姆士看似是選擇了為神翻譯聖經,但同一時間,神早已預備了另一個場景,令他翻譯的聖經出現第二個版本,就是我們現時所見,曼德拉效應下千瘡百孔的版本。

相關文章:

老師和學生於成長上的框架及軌跡不相同

假如一所學校是人生的縮影,我們的角色就像一名學生,多於一名老師。因為唯有學生,必須依循學校設下的軌跡和框架,才能夠成功。相對而言,老師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性,雖然老師和學生都要進入學校,但老師的角色與學生不同,即使老師向好的方面發展,他也有眾多未知選擇,除了選擇成為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也可以選擇成為系主任或校長,甚至隨時辭職,在考試局工作、寫教科書等。

老師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性,因為學校並沒有為老師如何生活和自處,設立成長的框架和軌跡,所以,當老師進入學校後,校長也無法估計他在30年後的成就。

但學生卻截然不同,如何在試場上成為一位好學生,已經不是他自己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因為在試場上取得好成績,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老師預備的試卷中考得滿分,他的責任就是跟從老師預設的軌跡和框架而執行,並且執行得最好。

學生無法走出老師預定的考試框架

所以,無論是10個、100個,甚至是1,000個考生,他們在試場上考得好成績的軌跡,亦只有一條,而這條軌跡,亦是老師早已預設。即使學生如何優越,都無法走出老師預定的考試框架,另覓一條成為好學生的道路,他無法在試卷上繪畫、將試卷撕碎成為拼圖、在試卷上稱讚老師,甚或改寫題目,按自己認識的範圍作答,這些行為都無法幫助他取得任何分數。

真正優越的學生,會為考試作出充分準備,提升自己的狀態去應考及作答,然而,學生得到滿分、學生的成功,老師是早已知道及計算得到。因為試卷是由老師草擬,包括問題數目、考試時間等,甚至滿分標準,亦是老師在學生進入試場前早已決定。所以,對學生而言,想在試場上取得成功、得著好成績,當然要符合老師為考試訂下的條件,最重要的是,不要誤解老師所出的試題,並且要依循老師訂下的考試規則及答題標準作答。

神隱藏試題成為謎題,唯有真正愛主才尋得見。

同樣,當我們每一個誕生於世,我們不是如老師進入學校般,相反是如學生進入學校般,整個世界、全人類歷史,就成了我們的試題。當我們進到這個龐大試場,用一生的時間去答題時,很多人甚至無法找出試題,即是,絕大部分人根本連自己為何生存在世,目的是甚麼都不知道,更不會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回答神設定的試題。因為人生的試題本身,已經是以謎題方式出現,這才能夠考起絕大部分人。

神就如學校的老師般,刻意將試題設計成謎題,讓真正愛主的一群、願意專心尋找神的人,才能夠尋得見,而這只是第一步。尋見後的下一步,就是不誤解試題,並且成功作答、取得滿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中眾多復興的領袖,我們豈不看見他們在歷史試場中,尋找出人生試題,並且成功作答嗎?例如︰馬丁路德在天主教背景下,尋找出「因信稱義」這條試題,並且在指定時間內作答,成立了信義會,開始其後500年的基督教復興之路。


其後浸信會、循道衛理會、五旬節聖潔會,到1948年的音樂詩歌復還、其後的神蹟醫治佈道運動等,當時帶領復興的領袖,並非人云亦云地度過一生,並非尋找上一次考試的試卷和答案,照抄一次,就說自己應該得滿分。相反,神隱藏試題成為謎題,唯有真正愛主,願意尋找試題的一群,才尋得見。


相關文章:
摩西會幕,大衛會幕,所羅門聖殿

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場景,但可以演好這些角色,
在神預設的框架下取得滿分。

現在我們知道他們不單答題正確,並且是當時代的高材生,他們劃時代的舉動,有別於整個時代的所有人,所有面對這份試題的人,只有一個人能夠尋找出試題,並且答對,因此,在後世的眼中,甚至神的眼中,他們就是人生的真正贏家。

在神的設定下,每一個年代都有隱藏的試題,我們面對的所有場景,都是神特定給予我們這個世代的試題。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場景,正如學生無法改變老師的試題。我們的責任,是在現實場景中尋找神的試題,並且努力作答,取得滿分。即是,這個現實場景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神獨特設計,讓我們擁有不同內涵、背景、家庭、社會文化和際遇。

小結:
因此,我們應該在這些不能夠改變的場景中,尋找神為我們設定的角色和定命,並且盡一生的光陰,演好這些角色,以及完成神交托我們的時代使命,就是在神預設的框架下取得滿分。



什麼是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 是指一些人、事、物件的現實狀況,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但凡出現這個現象,就稱為「曼德拉效應」。 這效應名字的由來,是來自有關前任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實際個案,正如現實所見,他於2013年離世。但是,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他清楚記得,曼德拉於80年代的時候,經已在監獄中離世。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道、葬禮的電視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 當這個說法提出後,竟然得到大量網民回應,表示有相同記憶。從此,當現實與人們的集體記憶出現不相符,就會被標籤為「曼德拉效應」。


相關影片:《曼德拉效應系列》前導預告

相關及延伸文章:

Ziondaily:

資料來源:

曼德拉效應專輯11:《聖經》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 被改過的字















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曼延至《聖經》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內容字眼被扭曲竄改,甚至《聖經》內容變得難以理解,有違文法原意。


聖所中是金燈臺Golden Lampstand ,還是蠟燭臺Candlestick?

早前曾剖析,全本英王欽定本關於至聖所Holy of Holies的字眼,已經變成了Oracle。

相關文章:曼德拉效應專輯 3︰Mandela effect與King James Version英王欽定本經文變動了(3)
而聖所其中一件最重要的家具金燈臺Golden Lampstand,相信若對《聖經》有認識的,亦會知道。 因為舊約聖殿的金燈臺,是盛載聖火,亦即神時代性話語的家具,藉著燈臺所盛載的聖火,點燃著金香爐,讓我們可以進入神的至聖所,而舊約利未記,就清楚描述金燈臺的製造。

出埃及記 25:31-40
31 「要用精金做一個燈臺。燈臺的座和幹與杯、球、花,都要接連一塊錘出來。
32 燈臺兩旁要杈出六個枝子:這旁三個,那旁三個。
33 這旁每枝上有三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那旁每枝上也有三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從燈臺杈出來的六個枝子都是如此。
34 燈臺上有四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
35 燈臺每兩個枝子以下有球與枝子接連一塊。燈臺出的六個枝子都是如此。
36 球和枝子要接連一塊,都是一塊精金錘出來的。
37 要做燈臺的七個燈盞。祭司要點這燈,使燈光對照。
38 燈臺的蠟剪和蠟花盤也是要精金的。
39 做燈臺和這一切的器具要用精金一他連得。
40 要謹慎做這些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

上述經文,解釋了聖殿金燈臺的做法。並且,這盞燈必定是一盞油燈,因為聖殿完工的時候,是配上油使用。

出埃及記 39:37
精金的燈臺和擺列的燈盞,與燈臺的一切器具,並點燈的油。

當我們在網上搜尋,會發現所有依據這段經文而仿製的金燈臺也是一盞油燈, 因為金燈臺球、花、杯中,杯的設計是用作承載燈油燃點之用。 英文亦一樣,當我們查"Golden Lampstand",亦一定會找到金燈臺的圖片。



但現在,再看看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出埃及記 25章31至32節。

Exodus 25:31-32
31 And thou shalt make a candlestick of pure gold: of beaten work shall the candlestick be made: his shaft, and his branches, his bowls, his knops, and his flowers, shall be of the same.
32 And six branches shall come out of the sides of it; three branches of the candlestick ou  t of the one side, and three branches of the candlestick out of the other side:

大家沒有看錯,所有燈臺的字眼,已經變成了蠟燭臺Candlestick,震驚嗎?我們知道,蠟燭是中國漢朝,公元前二世紀才出現,舊約第二卷書,出埃及記的摩西時代,又怎會有蠟燭呢?

英王欽定本被視為最嚴謹的英語聖經譯本,怎會犯這種低級的翻譯錯誤,甚至無中生有呢? 更何況,我們的記憶中,英王欽定本所用的字眼是金燈臺Golden Lampstand,而不是金燭臺Candlestick,中文聖經亦翻譯為“金燈臺”,而不是“金燭臺”。

假如,金燈臺是用來點燃蠟燭,為何又要用燈油,而不是配上蠟燭呢?

我們再看看出埃及記39章37節, 當中提及,金燭臺要配上燈油,你會覺得奇怪嗎?

Exodus 39:37
The pure candlestick, with the lamps thereof, even with the la mps to be set in order, and all the vessels thereof, and the oil for light,

並且,假如聖殿的金燈臺變成了金燭臺, 就不會有一首經典聖詩:我的燈需要油

假如金燈臺變成了金燭臺,這首歌亦應該由「我的燈需要油」改為「我的燭臺需要蠟燭了」!

或許有人會以為,剛才只是提及出埃及記25章的經文,會否同一本英王欽定本聖經裡,只是某些章節 用了Lampstand,當另一些章節,真正描述金燈臺的時候,仍然是用金燈臺Golden Lampstand呢?

但當你翻查整本聖經,就會發現Lampstand這個字已經消失了。亦即是說,英王欽定本從來都沒有燈臺這個字,可怕嗎?

然而,燈臺這個字,除了舊約之外,新約亦有提及燈臺的經典經文。

馬太福音 5:15-16
15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同樣,這節經文的這盞燈,於英王欽定本中,已經不再是放在燈臺上 ,而是放在蠟燭臺上。

Matthew 5:15-16
15 Neither do men light a candle, and put it under a bushel, but on a candlestick; and it giveth light unto all that are in the house.
16 Let your light so shine before men, that they may see your good works, and glorify your Father which is in heaven.

那麼,你的記憶中,是金燈臺,還是金燭臺呢?

沒有金燈臺,何來修殿節?

假如金燈臺是點燃蠟蠋,而不是點燃燈油的話,歷史上就不應該有瑪他提亞事件,亦不應該有修殿節。

因為瑪他提亞事件,是主前167年,安提阿古四世揮軍耶路撒冷,佔領了整個聖殿, 他們在聖殿安放宙斯(Zeus)神像和祭壇,在壇上向宙斯獻豬,更將豬血帶進至聖所。

其後,猶太人瑪他提亞與他的馬加比家族起來反抗,於主前165年光復耶路撒冷, 當時正值住棚節,但剩下的一瓶聖油,只能夠點燃一日,這時發生了一個神蹟,一瓶聖油竟然能夠點燃八日,使聖殿大放光明。

自此,猶太人為了記念神的拯救和奇妙作為,每年基斯流月25日開始,一連八天大肆慶祝,並且舉行獻殿禮。這節日被稱為漢努迦節 (Hanukkah),即眾光節,也稱為修殿節。

但假如金燈臺是點燃蠟燭的話,又怎可能出現燈油連點八日的神蹟呢?

先知約拿Jonah , 或是Jonas?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以下例子。
其中,記載於舊約約拿書Jonah,有關先知約拿Jonah讓尼尼微城悔改的事跡。

然而,在不知情下,新約所有提及約拿名字Jonah「J-o-n-a-h」的經文,居然變成了Jonas「J-o-n-a-s」,情況就如Addidas變成了adidas。

相關文章:曼德拉效應專輯 4:究竟是Addidas還是Adidas?

馬太福音 12:39-41
39 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
40 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裏頭。
41 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裏有一人比約拿更大!

這節經文中,主耶穌提及舊約先知約拿的教訓。我們再看看英王欽定本的記述。

Matthew 12:39-41
39 But he answered and said unto them, An evil and adulterous generation seeketh after a sign; and there shall no sign be given to it, but the sign of the prophet Jonas:
40 For as Jonas was three days and three nights in the whale's belly; so shall the Son of man be three days and three nights in the heart of the earth.
41 The men of Nineveh shall rise in judgment with this generation, and shall condemn it: because they repented at the preaching of Jonas ; and, behold, a greater than JJonas is here.

明顯,英王欽定本約拿Jonah這個字,由「J-o-n-a-h」變成了我們完全未見過的Jonas「J-o-n-a-s」。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字。

究竟挪亞是Noah,還是Noe?

另一個聖經人物名字改變的例子,就是挪亞Noah。創世記中,神曾以洪水毀滅世界,唯一的倖存者就是挪亞一家八口,因此,聖經亦有很多經文提及挪亞的事跡。

然而,新約卻有部分經文,將Noah「N-o-a-h」,寫成Noe「N-o-e」。

馬太福音 24:37-39
37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
38 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
39 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

這裡提及了挪亞的名字, 現在,我們再看看英王欽定本改成怎樣?

Matthew 24: 37-39
37 But as the days of Noe were, so shall also the coming of the Son of man be.
38F or as in the days that were before the flood they were eating and drinking, marrying and giving in marriage, until the day that Noe  entered into the ark,
39 And knew not until the flood came, and took them all away; so shall also the coming of the Son of man be.

這裡的Noah變成了Noe,情況就如Berenstein 幾成了Berenstain。

相關文章:Webbot預測到改變時空的事件 – 「The Berenstein Bears」
再一次,聖經出現的這個字,是一個怪字,由Noah變成了Noe。 但不是所有新約經文,都將Noah變成了Noe,有些新約經文仍然是正確的Noah。

希伯來書 11:7
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

英王欽定本仍然是Noah,而不是Noe。

Hebrews 11:7
By faith Noah, being warned of God of things not seen as yet, moved with fear, prepared an ark to the saving of his house; by the which he condemned the world, and became heir of the righteousness which is by faith.

英王欽定本是由英王詹姆士下令翻譯的譯本,是由當時最著名、最有學問的學者一起翻譯而成,是最具權威的英語版本。 所以,必定不會出現這一種,前面是Noe,後面是Noah,前後不同的現象。



結語:

現在我們身處的時空中,被喻為英文《聖經》譯本中,最具權威的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卻變得千瘡百孔、不能理解,甚至出現前言不對後語、錯字百出的現象。 這種時空扭曲導致英王欽定本不斷被修改的現象,更越演越劇烈。
即使有心尋找神的話,亦會容易被誤導,但唯獨真正認識神,切心研究原文,才能查考出真正答案!

往後將分享更多因曼德拉效應引致改變歷史的事件,請密切留意﹗


曼德拉效應文章系列︰
曼德拉效應(一)前言-幻變的現實
曼德拉效應專輯1︰敵基督改變節期和律法
曼德拉效應專輯 2︰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的由來
曼德拉效應專輯 3︰Mandela effect與King James Version英王欽定本經文變動了(1)
曼德拉效應專輯 3︰Mandela effect與King James Version英王欽定本經文變動了(2)
曼德拉效應專輯 3︰Mandela effect與King James Version英王欽定本經文變動了(3)
曼德拉效應專輯 4:究竟是Addidas還是Adidas?
曼德拉效應專輯5:CERN可以改變歷史和現實
曼德拉效應專輯 6︰人體結構的變動
曼德拉效應專輯7:甘迺迪被暗殺時車上有多少人?
曼德拉效應專輯 8:Mandela Effect與911事件的變動
曼德拉效應專輯9︰記憶混亂與時間的始末
曼德拉效應專輯10:阿森一族與「殘餘現象」

資料來源:
2012 榮耀盼望 vol. 383 ── 「星際啟示錄」的第三部份(39)

資料來源:.2010-2012恩膏引擎全力開動!!:曼德拉效應專輯11:《聖經》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 被改過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