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集「曼德拉效應專輯116」,再為大家分享四個有關美國州份數目、時代雜誌和國際著名化妝品品牌的名字改變、以及比2001年世貿911恐襲更早發生的美國嚴重航空意外的曼德拉效應個案。
註釋︰「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 是指一些人、事、物件的現實狀況,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但凡出現這個現象,就稱為「曼德拉效應」。 這效應名字的由來,是來自有關前任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實際個案,正如現實所見,他於2013年離世。但是,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他清楚記得,曼德拉於80年代的時候,經已在監獄中離世。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道、葬禮的電視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 當這個說法提出後,竟然得到大量網民回應,表示有相同記憶。從此,當現實與人們的集體記憶出現不相符,就會被標籤為「曼德拉效應」。
相關影片:《曼德拉效應系列》前導預告
美國州份是50個?還是52個?
先和大家玩一個遊戲,你的記憶中,究竟美國有多少個州?
52個,還是50個?

原來,現今的現實中,包括最後兩個於20世紀加入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美國一共有50個州,奇怪嗎?
相信大部分人都記得,不論課本、電視節目、電影內容、任何書籍,甚至以往網絡上的資訊,都讓我們知道美國一共有52個州,20世紀加入美國的夏威夷,是第51個州,最後一個加入的阿拉斯加是第52個州。
但現今現實中,美國只有50個州,究竟兩個消失的州分在哪?原來,很多美國人的記憶中,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和波多黎各(Puerto Rico),一直隸屬美國52個州。
社會科及地理科的老師和課本,早已將美國有52個州的事實,深深植入我們每一個人的記憶中。但現今的現實,首都華盛頓一直沒有被納入美國的州分,波多黎各亦一直不屬於美國州分,雖然波多黎各的人口,比美國近半數州分為多,假如加入,就是美國第29個人口最多的州分。
按現今的歷史,波多黎各曾為到是否加入美國成為第51個州進行了5次公投,最近一次是2017年6月11日,但公投結果不具法律效應,只是民意表達,最終,仍需要得到美國國會同意才會生效。
例證1︰2015年美國52州與世界各國的GDP數據
但很多人的記憶中,美國有52個州,例如台灣一個房地產集團,在網頁文章提及房地產投資趨勢時,標題就是「美國52州單挑全世界GDP」。
意思是以美國52個州分,對比全世界其他GDP相若的國家,內容提及密西根大學財經教授馬克 (Mark Perry),在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發表一份報告,比較2015年美國52州與世界各國的GDP數據,再以GDP數據與美國52州相近的國家取代,重新繪製美國地圖,以獨特的方式,顯示美國為何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圖中可見,喬治亞州的GDP約4,957億美元,與台灣的GDP約5,236億美元相若,這地圖就以台灣取代喬治亞州,如此類推,顯示美國52州,相當於52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可是,認真數算現今這網頁的美國地圖,就只有50個國家,對比美國50個州,並沒有提及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物特區及波多黎各。
網頁的圖表對比了17個州,最下方說明省略了35個州,17 加上 35 ,就等如52,意思是,用美國52個州去對比世界52個國家的經濟規模。
明顯,文章的作者眼中,當時美國是有52個州,而不是現今現實的50個州。而他引用的報告,是來自密西根大學財經教授馬克在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發表的報告。
例證2︰2016年推出過第51個州的銀幣
此外,亦有人發現,美國政府曾於2016年推出一個銀幣,介紹銀幣的網頁中,聲稱華盛頓就是美國第51個州,更加確認以往的舊現實,與現今只有50個州的新現實,出現了明顯分別。
相關影片︰
Mandela Effect - 2 missing states REVEALED (52 states)
留意,十多年前美國發行的紀念幣證書,寫明是由美國第51州發行,明顯與現今美國只有50個州的現實出現嚴重分歧。即使我們找不到美國第52個州,但這張紀念幣證書,已足夠證明美國曾經有第51個州。
非常有趣的是,現時只能找到美國鑄幣局發出的證書,卻無法找到這枚紀念幣的存在,奇怪嗎?試想,美國鑄幣局有可能只推出證書,卻沒有鑄造相應紀念幣嗎?這完全是本末倒置,根本不可能只有證書,卻沒有相應紀念幣,只存在紀念幣的複製品。
所以,因為曼德拉效應,美國由以往人所共知的52個州,變為現今只有50個州。
------------------------------------------------
美國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的M字母改變了?﹗
再與大家進行一個遊戲,究竟時代雜誌封面上,紅色大字「TIME」的英文字母M,是左圖正常的M字,左右兩直線是垂直90度,還是右圖,好像一個倒轉的W?
原來,現今的現實中,右圖才是時代雜誌封面的M字,彷彿一個倒轉的W,但是,你的記憶中,時代雜誌封面的M字,是這樣的?
當然,現今的現實中,時代雜誌自有歷史以來,封面的M字都彷彿倒轉的W,你已經找不到時代雜誌真正的封面,即正常的M字。
不過,還可以找到很多殘餘現象,證明以往在很多人眼中,時代雜誌的M字,都是正常的英文字母M,而不是現今現實的倒轉W。
- 很多二次創作的時代雜誌封面上,很多人使用正常的M字,而不是倒轉的W字,可見,模仿時代雜誌網頁的作者,當時是看見正常的M字。甚至,《阿森一族》卡通中,同樣是使用正常的M字,而不是倒轉的W。
- 1980年代美國時代雜誌的電視廣告,證明現今的現實中,時代雜誌的M字,並非公司曾經改變設計,而是一開始已經是彷彿倒轉的W,但這一點,卻與很多人的記憶不相符。
不單如此,以往Photoshop軟件的仿真比賽作品,亦是使用正常的M字,而不是倒轉的W。很多人的眼中,時代雜誌封面所用的M字,已經因為曼拉效應而改變。
比美國911恐襲更早發生的美國一宗嚴重航空意外
關於美國曾發生的航空意外,你可能會即時想起2001年的911事件,因為這是一宗人所共知,波音747客機撞進兩幢世貿大廈的大型恐怖襲擊事件。
但是,假如我告訴你,其實911事件,並非美國,甚至並非世上第一宗飛機撞進摩天大廈的事件,究竟,世上曾否出現過第二宗飛機撞進摩天大廈的事件?
原來1945年,911事件的56年前,距今已經72年,美國一架空軍的B-25 型轟炸機,在大霧中撞進了當時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廈帝國大廈。
按現今的現實,1945年發生了一宗航空事故,B-25轟炸機在濃霧中飛行,撞上當時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帝國大廈,事故並沒有破壞帝國大廈的建築結構,但卻造成了14人遇難,包括3名機組人員和建築物內的11人,造成約100萬美元,折合為現時13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除了911事件外,大家曾否聽過飛機撞進摩天大廈的新聞呢?911事件發生後,你又聽過任何新聞報道,重提這宗相近事故?如果911事件發生前,美國紐約曾發生美軍轟炸機撞進帝國大廈的事故,相信大部分911事件的新聞,及任何一個911事件回顧節目,都會重提來作比較。
但911事件已經發生了16年,你曾否從任何渠道,聽過這宗1945年B-25轟炸機撞進帝國大廈的事件?
試問,以上1945年,美國轟炸機撞入帝國大廈的影片,你曾看過嗎?曾讀過相關記載和歷史?見過任何相關相片?
明顯,美國歷史已經發生了曼德拉效應,除了2001年的911事件外,歷史更無緣無故出現了另一宗1945年B-25轟炸機撞進帝國大廈事件。
--------------------------------------
國際著名化妝品品牌美寶蓮Maybeline英文名字串法改變了﹗?
與大家進行一個遊戲,香港人所共知的國際化妝品品牌美寶蓮的英文名字串法,是左邊一個 l 的Maybeline,還是右邊兩個 ll 的 Maybelline?
原來,現今的現實中,右邊兩個 ll 的 Maybelline,才是美寶蓮的英文名字串法,但很多人的記憶中,從來都只有一個 l 。以Instagram為例,tag 為一個 l 的Maybeline,多達17萬次,證明很多人的記憶中,都只看見一個 I 的Maybeline。
當你在YouTube搜尋一個 l 的Maybeline,會發現超過5萬個影片標題。

馬來西亞的屈臣氏網站,以一個 l 的Maybeline搜尋,會找到135件產品,但內文,卻全部變為兩個 l 的Maybelline。
當你在Facebook 搜尋,會發現很多女性的英文名,都是一個 l 的Maybeline,而不是現今現實中,化妝品牌所用兩個 lI 的 Maybelline。
明顯地,這些女士眼中,美寶蓮的英文名字一直只有一個 l,所以,著名國際化妝品品牌美寶蓮的英文名字串法,已經因為曼德拉效應而多了一個 l 。
----------------------------------------------------
以上例子,讓我們思考一個最基本的邏輯,就是當人發現自己記錯,都會作出修正,不會任由自己的網頁出現錯字卻不理會,更不可能十多萬人都不改正。
就以美寶蓮的名字為例,舊現實一個 l 的美寶蓮,多年來超過17萬人寫錯並放上網的時候,怎可能一直沒有人發現及修正?
如果單單只是記錯,要知道不可能這麼多人記錯同一種串法。其次,不可能出現多達數以十萬次。證明多年來,人們眼中的美寶蓮都只有一個 l。
這個基本邏輯,同樣可以套用在所有名字或品牌串法的曼德拉效應改動,證明不可能是上百萬,甚至上億人記錯,而是歷史真的被改變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