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酸鹼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酸鹼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健康信息:健康之藍圖(14)完美食物(1)影片及信息下載

 

 

 

《健康之藍圖 14》連續播放清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下載整段信息 (ZIP) 

👉 資訊來源

健康信息:健康之藍圖(14)完美食物(1)

 

 


 

注意事項一:如你已開始建立每天喝二至三公升水的習慣超過三星期,因水份除能帶走體內的毒素外,還會帶走一定量的營養和礦物質,所以你應每天吃適量的補充劑,如多種維他命、多種礦物質及椰青油( Coconut Virgin Oil)(以椰青油作補充劑,每天應超過六公克)等。

注意事項二:在喝二至三公升水的過程中,不宜以一次喝下一大杯水的方式進行,應以每次只喝兩三口水的方式進行。因一次喝下大量的水,會對器官造成過大的負擔,特別對患有腎、心臟功能衰竭及嚴重糖尿的人士,更會有一定的危險性。

注意事項三:在做早、晚十次的「完美呼吸」時,建議大家盡量以躺臥的姿勢進行,並在身旁開著負離子機。而在中午或在花灑浴中進行十次呼吸時,應採用坐著的姿勢。這樣,萬一在呼吸進行中有不適應而產生短暫暈眩時,能使危險性降至最低。

注意事項四:在每天喝二至三公升水後,大家開始每天服用維他命及多種礦物質類營養補充劑,在連續不間斷服用三個月之後,已成為一種習慣。之後,建議以後每週可以停服一天。這樣,有助身體將過剩的營養補充劑轉化成其它物質,使吸收更有效率。

注意事項五:發現部份人躺在床上作「完美呼吸」並同時開著負離子機時,有較劇烈的排毒現象產生,若出現這情況,可以有一個做法:把負離子機放得遠一些或減少進行「完美呼吸」的秒數。





今天我會從歷史、政治和經濟等多個角度指出心臟病的真正罪魁禍首。富有的人不一定擁有健康,在現今這個時代,缺乏智慧和知識的人就會生病。最實際的例子就是前美國總統克林頓,他曾經進行五次心臟搭橋手術,只因他喜歡吃漢堡包和薯條等垃圾食物。由此可見,一個人名成利就也不一定擁有健康。


事實上,現今社會實在充斥著太多昔日流傳下來的謊言,不幸地,這些謊言竟成為很多人對健康的看法。因此,我要分享更多知識來糾正大家,讓大家身體能夠健康。


本來我只打算分享一至兩篇有關食物的信息,但在預備的過程中,發覺當中很多意念對大家來說比較新,並且與現時政府、傳媒和醫學界的說法有出入,為免日後引起問題和質疑,所以,我會詳細告訴大家有關的資料來源。畢竟電視或傳媒提供的資料很多都不盡不實,而基於政治因素,美國政府也不會全面公開真實的資料,所以我會儘量詳細地將資料分享,不過也會務求簡單易明,盡量少用學名和生物名詞。


本來我打算在一篇信息中介紹四種食物,但現在可能要花上兩篇來詳述一種食物,就如有關負離子的信息一樣,本想輕輕帶過,最後也花上兩篇來仔細分享。不過,這也是值得的,因為這些信息非常重要。記著!在接下來有關食物的每一點分享都很重要,但其中較具爭議性的,我會多花時間與大家解釋。


今天我會帶出一個重要概念,其實心臟病是突然在人類歷史中爆發出來的。從歷史的自然發展看來,它的出現完全不合理。二十世紀初,1910年的時候,心臟病可以說是不存在的;1930年代,歐洲開始將心臟病列入死因統計,當時屬於特別死因,十萬人中只有四十六人死於心臟病,換言之,當時很少人患心臟病;到1950年代,美國才正式進行有關心臟病的統計。


1930年每十萬人只得46人死於心臟病,現時十萬人中卻有四萬人死於心臟病,死亡率上升千倍。為甚麼會有這麼巨大的轉變?甚麼因素導致患心臟病的人數急劇上升呢?然而,為甚麼這問題彷彿不為人知呢?因為背後有一強大的勢力竭力壓抑有關資料的流傳,我今次就會與大家深入探討這課題。


人類最大的殺手,導致最多人死亡的原因是甚麼呢?現時全美人民花於醫療保健方面的金錢居於全美首位,保健費用位列全球之冠,但仍有三分之二的人過重,一千五百萬人患糖尿病。


圖一:美國每年死亡人數的比例。







美國每年有710,760人死於心臟病;553,091人死於癌症;225,400人死於醫療失誤。美國可說是一個超級昂貴的墳墓,但這國家每賺七元就花一元在醫療方面,為甚麼仍然會這樣呢?


數月前,我們就開始講酸鹼度,從酸鹼度入手,我們便會慢慢發現一些線索,而從中可以對自己進食的食物作出明智的選擇。當這次分享完結之後,至少大家會懂得選擇不再進食某種食物,那麼,就不會出現美國那麼高的心臟病患病比率。


雖然美國的醫療保健花費冠絕全球,但在有醫療保健的十二個國家中,美國人的健康情況卻排最後。在全球國家,包括沒有醫療系統的國家中,美國人的健康狀況則排三十七。為甚麼美國這麼富有,人們卻這麼多病呢?


其實,美國人患心臟病的死亡率是在1950-1960這十年間瘋狂地上升的。他們在1950年才開始統計心臟病的死亡人數,但在1960年,一年內就已經有五十萬人死於心臟病。為甚麼在短短十年間有這麼大的轉變呢?線索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他們越富有就越多病,並且是與酸性體質有關的病;

第二,患心臟病的死亡率在1950年至1960年這十年間急升;

第三,與酸鹼度有關。


利未記 三章三節至五節:

「從平安祭中,將火祭獻給耶和華,也要把蓋臟的脂油和臟上所有的脂油,並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兩旁的脂油,與肝上的網子和腰子,一概取下。亞倫的子孫要把這些燒在壇的燔祭上,就是在火的柴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


當我看這節經文的時候,內心有一個疑問:為甚麼《聖經》所講關於油和脂油的經文與現代的知識完全相反的呢?尤其是當我研究自然療法的時候,讀到一些舊的自然療法資料,當中的內容都是違反《聖經》的。研讀這些資料會讓你覺得《聖經》是錯誤的,但我們都知道《聖經》是不可能出錯的。經過近年的研究後,我就更肯定《聖經》沒錯,只是因為很多資料在近代被篡改了。這兩星期,我們就會看到有關誤解的形成和演變,以及有關營養知識的致命改變。


上述三條線索讓我們找出重要的答案:為甚麼人們在那十年間身體會變得那麼酸性呢?


人類的食物中最酸的就是脂肪(即食油)。我們消化它,要解決很多酸性;我們運用它,從中獲取能量又會產生很多酸性。原來食油在1950年至1960年出現了龐大的轉變,中國人的開門七件事 ── 柴、米、油、鹽、醬、醋、茶,以食油在那段時間的改變最大,食油不是便宜貨,富裕的美國才吃得起油。


這便解釋了為何數十年來,美國竟出現那麼多「有錢人的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這都只因美國人進食大量油,但其他國家的人民卻不然而導致的。


圖二:食油在五十年代的轉變。








從五十年代至今,食油的種類可謂多不勝數,有豬油、牛油、棕梠油、橄欖油等。油的製品更是差不多每十年會有一次大的轉變,連醫學院的教科書內容也追不上,更別說外行人。


事實上,當我修讀醫療學位課程的時候,便發覺有太多日新月異的資料,是我必須花時間跟大家分享的。但要謹記:有關食物方面的資料,不論是來自傳媒、醫學界,還是政府,都不能盡信。尤其是美國政府所發放的資訊,皆以經濟利益為依歸。要知道食油根本跟美國經濟息息相關,因食油是必需品,其收益的龐大程度足以影響一個政府的起與跌。因此,坊間的刊物,如教科書、醫學期刊等所記載的都不盡不實,卻只會令讀者感到混亂,而無法得著真正的健康。


不說不知,大豆製成的油含有非常多農藥,尤其是經基因改造的大豆。接下來,我們會探討一下為何大豆會用來製油,而甚至政府也鼓勵市民吃大豆油。


事實上,早於一九一三年,美國農業部就把大豆列為小規模的種植作物,卻並非糧食;但是,在現時的美國,竟有七千二百萬畝的耕地用來種植大豆,而美國的大豆業更是世界之冠。要知道,大豆業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另一個使美國富足的行業,其影響力可謂舉足輕重。


我曾經分享過飲用豆漿和吃大豆皆不適宜,但無可否認,傳媒和生產大豆的公司都不會把真相告訴你。事實上,在1913年的時候,大豆只是用來餵飼雞、牛、豬或三文魚等動物,然而,因大豆會使牠們癡肥,所以也稱不上是好的食物,可是,謀利的商人會選用大豆作飼料。此外,大豆亦可生產成食油、菜油、氫化人造牛油和沙律醬等。


事實上,大豆一向不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傳統家庭的菜中一向不會用黃豆作為材料。若追溯至周朝,即是公元前1134至246年,中國人會以大麥、小麥、大米、小米和大豆這五種農作物來祭天。當時的大豆並非用來食用,用於耕作中作「輪作」之用,意即農夫為求使耕地肥沃,會在種米過後種植大豆,好使田地氮的濃度增加。

直至周朝中期,發酵的技術面世,中國人才以大豆製成豆豉、豉油和腐乳。再到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就把大豆磨成漿水,並加入石膏粉來製成豆腐。無論如何,大豆必須經過發酵,才可減低其少量毒性。可是,近代的豆腐、大豆芽菜和豆漿,根本就沒有經過發酵的程序,這是不能接受的。因為一個寒性體質的產婦,若不小心地喝下一杯豆漿,便會導致流產,所以,中國人一般把大豆所製成的食物稱為「寒涼」的食物。


圖三:大豆的四個壞處。








大豆含有植酸,其含量比其它種子、果仁或蔬菜高出數倍,中醫更看這食物為有毒,並會與人體腸道中必須吸收的礦物質 ── 鈣、鎂、銅、鐵、鋅結合,而形成不溶水和身體不能吸收的植酸鹽。簡單來說,大豆是阻礙營養吸收的。


這便解釋了為何中國人慣用「冬瓜豆腐」或「豆腐菠菜」來形容事情危急,這跟豆腐和菠菜含有植酸和草酸不無關係。事實上,豆腐和菠菜必須經過長時間發酵,才可令植酸和草酸消失或減少。好些人吃火時皆喜歡吃豆腐和菠菜,但吃後卻會感到澀,原因是當中的植酸鹽和草酸鹽的緣故,而多吃更會導致營養不良。


大豆奶粉跟非洲那些骨瘦如柴、「腹大便便」的小孩也有一定關係。要知道,大豆基本上不是人類的糧食,但美國卻不斷宣傳,從而把大豆奶粉銷售至非洲,導致那裡的小孩子營養不良。但最可怕的是,美國甚至以中國人之所以能年青貌美,乃來自飲用大豆飲料,或吃大豆產品作招徠的點子,進一步推銷豆奶和大豆奶粉往其他地方。


但就我之前所說,這說法根本與中國的歷史不相乎,中國人根本只吃發了酵的大豆,未經發酵的必定不吃,但美國卻編造了這樣的故事,不單使外國人相信,甚至連不認識歷史的中國人也相信。


圖四:大豆要經過發酵之後,才較為適宜食用。







大豆亦含有大量阻礙吸收蛋白質的蛋白抑制劑。即是說,你若吃了肉類也未能吸收當中的蛋白質,卻反而會導致腹脹及消化不良,長期進食者更會患上胺基酸缺乏症。由此可見,非洲小孩的腹脹情況,並非因為缺乏食物,卻是因為飲了大豆奶粉而導致。


再者,高蛋白抑制劑更會導致胰臟腺破壞和腫脹、胰臟癌和糖尿病等問題。另外,大豆亦會產生黏附紅血球的血凝固物,最終會使血液未能輸送氧氣,這些都會抑制小孩的成長。


其實,美國政府早已做了把大豆奶粉來餵飼剛戒奶老鼠的實驗,他們最終發現這些老鼠根本無法成長。可見美國把大豆奶粉送往非洲作救援,只屬政治和經濟的技倆,卻絕非是憐憫他們的行為。即使是普通的政要,在選擇送糧食往非洲的時候,當然會考慮其目的,若然想謀害一個國家,大豆奶粉便是最佳的選擇。


現時全世界也相信了這個謊話:飲用大豆奶粉對身體是好的。故此,除了非洲人以外,其他地方的人民也會飲用大豆奶粉。事實上,對大豆有認識的醫生也會知道,大部分非洲小孩也中了大豆毒。


圖五:大豆含有類異黃酮,會導致孕婦流產。







大豆中含有一種毒素稱為類異黃酮,它對嬰孩產生最大害處。不論小孩子飲用奶粉、荳奶或豆漿,凡飲用這些用大豆造成的奶類製品,也會導致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炎等甲狀腺問題;如果嬰孩以荳奶粉為主要糧食時,他們便會吸收過多類異黃酮,這會降低嬰孩的甲狀腺功能達八倍之多,而且他們的血清雌激素也會有過多現象,因為大豆的血清雌激素比母乳及牛奶多近一萬三千倍至二萬二千倍。


按瑞士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如果一個六十公斤的女性吸收一百公克類異黃酮,便相等於吃了一顆避孕藥;當嬰孩喝一瓶豆奶時,亦相等於吃了四顆避孕藥!這是一個美國本土送出豆奶粉到其他國家前所進行的實驗,所以,你會明白為何非洲小孩子的抵抗力會如此低,而愛滋病是那麼平常的事,這是一個很有計劃地謀殺另一個國家的方法,並且能造成一個巨大的災害。然而,大豆公司、政治、政要、課本及傳媒也不會告訴你這個事實。


現在讓我們研究另一種食物 ── 食油。菜油、牛油、大豆油也是由上一代推廣出來的,故此,下一代年青人更不會知道箇中的問題。其實,油份中含有脂肪酸,當這麼強度的酸進入身體時,會產生很多如心臟病及癌症等疾病。


圖六:人類所製造最差的食油。








植物油、人造牛油對身體也是不好的,而其中最差的食油便是芥花籽油了。我知道很多政府也說食用芥花籽油是許可的,不過,我相信這個理念早晚也會修改,因為這個理論是基於政治因素及錯誤理論。單以降低壞膽固醇及增加好膽固醇的學說來立論,芥花籽油似乎是可以食用的,但是事實上芥花籽油會毒害肝臟。其實,世界上並沒有好和壞的膽固醇,任何一種東西若會降低膽固醇的話,也會對肝臟構成傷害,原因是肝臟會製造膽固醇,降低膽固醇就會抑制肝臟正常製造膽固醇的運作,故此,會對肝臟構成某程度上的損害。雖然外間的資料有時是不盡不實,甚至有嚴重錯誤,但是膽固醇對人體的好處實在是多不勝數的,人類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


利未記 三章三節:

「從平安祭中,將火祭獻給耶和華,也要把蓋臟的脂油和臟上所有的脂油……」


在神所創造的萬物中,所有由大自然或動物提煉的油都是對身體好的,而植物油中尤以椰青油最好,因為它最適合我們食用。不過,現時的食油含有毒的酸性物質,主要是因為人類把天然的油份改造為世上沒有出現的油而成的,我們稱之為反式脂肪或反直脂肪。雖然電視新聞也有提及反式脂肪,不過它們的資料大多不盡不實,甚至是完全錯誤。因為資料本身的觀點已經含有政治因素,如是者一個錯誤疊上另一個錯誤。雖然油份本身對身體是有益的,但是食用經改造過的食油時,人們便會失去很大能量,甚至使免疫系統減弱。


基於經濟及政治的因素,食油的發展於過去日子有著很大變化,而且有很多對食油的研究也是錯誤的。而《利未記‧三章三節》提到,古時人們是用天然的方法來提取脂肪的,他們會用木頭、石頭來慢慢提取油份,把花生、果仁或種子內的油脂壓榨出來,而且因為當時還未發明防腐劑,所以他們只會壓出所需份量,而當油舊了以後,他們便會把它丟棄,故此,他們是現買現賣的。於沒有防腐劑下,本是液體狀的,便會以液體狀出售;本是固體狀的,便會以固體狀出售。用天然方法提取出來的油對人體沒有害處,然而因為大豆油本身是有毒的,所以即使用天然方法提取,對人體也有害處。


圖七:反式脂肪的創造過程。








近代人對於食油的需求量非常大,故此需要大量製造食油,但是於過程中卻產生了另一類脂肪:反式脂肪(英文稱為trans fat);過程中常會以每平方吋十至二十噸力及華氏二百三十度高溫壓榨,於這個前所未有的過程中,食油暴露於空氣及光線下時,內存的奧米加3、6和9都會全被消滅,而且廠家為了得到最後一成的油脂,他們甚至會用有毒溶液,幫助擠出渣滓內僅存的油脂。雖然這些溶液最後會被蒸發,但是還有100PPM的容量是不能清除的,故仍然是有毒的。而且於高溫及高壓下,油份中最脆弱的炭鏈份子會被分散,會製造出很多有害的游離基,而當中抗氧化的維他命E亦會完全被破壞,取而代之的是把致癌的防腐劑加入食油中,並且加入多種精油,及後更要除臭、漂白、加色及加味,這就產生了反式脂肪。


雖然一些油廠指出大自然也會產生反式脂肪,但反芻動物所產生的是我們能夠吸收的脂肪;而人所做的卻不能吸收。因為身體不斷會產生強酸,而我們是不能排出體外的,所以,反式脂肪其實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問題。


圖八:隨著1900年代氫化脂肪的發明,食物中的反式脂肪也相繼增多。






第二是所產生的反式脂肪本應是被拋棄的,但在1900年間,它已經被認可。當時一位法藉化學家發覺一種催化劑可引發氫化的程序,他把氫加入不飽和脂肪酸,從而製造牛油,雖然它會變成強酸,但他當時卻認為問題不大。可是,如果身體有一磅強酸,也必須用一磅清水來中和,如果酸性不離開,水份也只能不斷更換,但永遠也不會離開身體。只可惜反式脂肪現在已經是無處不在,除了橄欖油和椰油之外,所有種類的植物油和所有的零食,如蛋糕、西餅、餅乾和麵包等也含有。


在1909年,Procter and Gamble公司(P&G)在美國取得這個技術的專利,它便將室溫液態的植物油氫代成為固體,從而成為讓人可以食用的植物油和人造牛油。當時製造的原因,只是為了使食油在炎熱的夏天不會被溶化。可是在二次大戰過後,氫化過程進一步改良,更高科技使它的成本更廉價,並且發現高度飽和的粟米油、豆油和菜油也能被破壞和氫化。正因如此,在美國本來沒有人需要的大豆,產量即時超越粟米,從1900年的零產量,進而到1970年七千萬噸產量,美國一舉雄霸世界的大豆市場,這便是大量生產人造牛油的後果。可是與此同時,心臟病卻隨著這個指標不斷高昇,從1900年只得數十個的心臟病患者,到1970年每年也有五十萬人死於心臟病和癌症。


隨著大豆油在歷史上產量的增加,人類的疾病也同樣地增加。因為八成的氫化油也是由大豆油產生的,而大豆也是美國其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油廠也不會公開這些問題。事實上,用這種方法產生的反式脂肪,不用說食用,就連吸入也是不能的。譬如中國人在烹飪時所強調的「鑊氣」,就成了亞洲不吸煙主婦成為全球患肺症之冠的原因,這是因為她們烹飪時吸入很多花生油、菜油、芥花籽油和粟米油所產生的反式脂肪。如果你想在烹飪時有「鑊氣」,建議最好採用椰青油。


由於內裡涉及很大的經濟問題,反式脂肪在二次大戰後,其實是經過一些演變讓植物油升,而成為華爾街甚至世界舉足輕重的經濟命脈。導致美國從售賣廉價的大豆,改變售賣昂貴的食油,從而成為經濟強國。因為美國是藉著大豆和石油在二次大戰後立足的,所以,其實在當中隱藏著一個很大的陰謀。以往中國人也不會用大豆來餵飼生畜,因為這會使牠們癡肥。所以,你可以想想為甚麼會有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是癡肥的呢?這便是他們食用植物油所產生的反式脂肪而導致的。在短短的十年裡,美國人對反式脂肪的食用量由每日兩磅到現在八磅;氫化植物油由每年三磅到現在超過十磅,這個統計還未計算全世界的銷量。


圖九a:原來全世界對膽固醇的看法,來源於一個很幼稚的實驗。






原來全世界對膽固醇的看法,是來自一個非常愚蠢的膽固醇實驗。但可悲的是,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深信不疑。在1954年,俄國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有關兔子吃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文章。文章提及研究人員強行餵飼兔子吃肥肉,結果牠死於心臟病。於是他們便以此來證明吃肉類和高膽固醇食物的人會產生心血管問題,甚至會死於心臟病。其實膽固醇對人體是有益的,但為甚麼到現在,人們仍相信它是有害的呢?例如兔子本身是吃草的,牠的身體是呈鹼性的,但強行餵牠吃肉類,內裡便會產生酸性。牠身體為了保護內裡的血管,於是便釋放很多膽固醇來修補血管。可是,如果不解決膽固醇的問題,它便會遮蓋得越來越厚,甚至因此死亡。但是美國便以此作為根據,強烈地呼籲人們不要食用動物油,最重要是食用植物油。美國強調人們如果食用動物油,便會產生膽固醇和心臟病,這個風氣最後推廣到全世界。


圖九b:人們同樣給家畜餵飼肥肉,卻沒有問題,但這個實驗卻沒有公佈。







可是美國政府卻一直沒有公佈另一個實驗,就是他們同樣把肥肉餵給吃肉類的動物,結果不論是貓、狗、豬和人,其血管也沒有任何問題。


本世紀,甚至是現在全世界所提到有關膽固醇的概念,其實也是來自這個愚蠢的實驗。至於有關證明膽固醇有益的實驗,我會在下次詳細分享。


美國之所以提出這個實驗,是因為她想賣出所製造的植物油,故此,她不會把真相告知全世界。事實上,那些宣稱能證明植物油對心臟和血管有益的資料卻竟然是源於少量而未經證實的資料,例如近年被指對心臟和血管有益的芥花籽油,原來也只有少量而未經證實的證據支持。


我們現在終於明白到,美國為了保護其大豆的銷量,所說的這一切全都是謊言。這個謊言源於1954年的一次很愚蠢的兔子實驗,而美國政府對其後進行過的很多實驗卻隻字不提。例如在1955年所進行的一次解剖研究,其報告卻不沒有公開。在這次研究中,美國政府分別對陣亡的美國士兵和日本土著進行解剖,發現他們的血管都呈高度硬化,而當時的美國人吃大量的肉類,而日本土著則主要吃植物性食物。這次解剖證明了血管硬化與是否吃脂肪性食物的關係不大。


在1957年,美國政府亦發現Bantu這個素食性民族跟其他南非的肉食性民族的血管情況也是相若。在1968年所進行的國際血管硬化研究中,人們解剖了全球來自十四個國家的22,000具屍體,當中包括在生前吃肉和吃素的,相信這個數量的解剖研究足以證明,進食含脂肪食物會否導致一個人血管硬化而死的理據,然而,解剖結果顯示,他們的血管都是相同的,並不能證實吃肥肉便會導致血管硬化,也不能證實吃素可以防止血管硬化。雖然在兔子實驗之後,陸續出現更多證據推翻兔子實驗的結論,但美國仍然堅持兔子實驗所得出的結論的正確性,認為肥肉會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並繼續堅持,提倡人們食用大豆油、菜油和植物油。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大豆油的銷量一直都是一個天文數字,直至今天仍然如此。


更奇怪的是,很多能推翻「兔子實驗」結論的證據卻全被剔除,現舉其中一例:一份著名的醫學期《刺血針》(Lancet)曾經為了反證美國政府所堅持的結論而進行了一個實驗,但卻不為美國政府所理會。當時他們在英國花了幾年的時間,以幾千名英國人進行研究。這幾千人中,其中半數的人沿用美國所提倡的健康飲食方法:就是完全不吃動物油和含膽固醇的食物,只吃植物油或人造牛油,並且不吸煙;相反,另外半數的人則進食美國不建議的食物,如肥豬肉等含高膽固醇的食物,甚至不鼓勵他們戒煙。如果依美國政府所認為的理論,進食含高膽固醇食物的那些人,其健康狀況理應每況愈下,甚至生命會受到威脅,但在一年後卻發現,那些依循美國所提倡的飲食方法的人,其死亡率卻比進食含高膽固醇食物的那些人高100 %。


為甚麼那些食油是如此重要的呢?現在最新所提倡的是芥花籽油和豆油。事實上,我們又回到問題的根本,就是植物油和人造牛油通常都是用菜油和豆油製造出來,當你捨棄植物油和人造牛油而提倡食用豆油,其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如今我們所看到的仍是大肆報導1954年「兔子實驗」的結論,而其他反證「兔子實驗」的理據卻被隱瞞著。當年「兔子實驗」似乎很有理據地被大肆報導,其實也有一個引子。在此特別一提的是在1953年時,只有幾千人死於心臟病,但對比現在,每年死於心臟病的人卻達數以十萬計。那年,一名叫做Ancel Keys的研究員利用美國提供的資料作出比較,然後提出吃動物性脂肪會導致死亡人數增加的理據,同時他提出了另外六個國家的數據作為佐證,同樣也是吃動物性脂肪的人愈多,死於心臟病的人數也會愈多。這些資料研究既然是由美國提出,當時Ancel Keys所提出的自然地也被大肆報導。


然而近年瑞典的一名醫生揭發了這個謊言,他在其著作《膽固醇的神話》中指出,當時的研究員有意玩弄數字,以製造一個假消息,藉此把美國的大豆油推出市場。在這本書的第一章中提到,當時美國有意隱瞞相反的數據,因為當時Ancel Keys所得到的資料數據涉及二十二個國家,但他只抽取了小部分的資料,至於其餘的資料卻因有違他所提出的理論,故被摒棄了。如果把當時二十二個國家的資料以圖表顯示,得出的結論應是:動物性脂肪與心臟病無關。


現在這件事已經距今五十六年了,大量證據顯示植物油、反式脂肪和人造牛油與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有直接關係,因為這些植物油、反式脂肪和人造牛油在人體內會不斷製造強酸,而這些強酸更會在體內循環運行。然而,由於涉及到龐大的經濟考慮,政府和很多傳媒只是剔除植物油、反式脂肪和人造牛油,卻不會告訴大家在豆油和菜油中,包括芥花籽油所含的反式脂肪也是那麼多。當遇到人們的挑戰時,政府每若干年便會為他們所提倡的改口風,但我卻希望讓大家知道,截至目前為止所知的最新資料。


只要我們剔除食物中的反式脂肪,患上心臟病和癌症的數字變會大幅下降。但我們在剔除這些反式脂肪的食物時,不能單以政府和消費者委員會的資料作準,我們必須確切地去理解各種資料。


圖十:加拿大University of Guelph營養學教授Bruce Holub認為,進食過多的反式脂肪會導致心血管疾病。







舉一個簡單例子:加拿大營養學教授Bruce指出,一個人每天吃一克的反式脂肪,幾年後便會患上心血管病,這與政府所說一個人每天吃二至三克的反式脂肪,才會患上心血管病的話法不同。要知道芥花籽油在製造時的除臭過程中,會產生40%的反式脂肪,但生產商卻可合法地不把這個事實列明在包裝上。因為這些反式脂肪只是在除臭過程中製造出來,而不是在榨取的過程中出現。故此,在超級市場中所買到的一瓶植物油,其中40%可以全是反式脂肪。現在很多研究都集中於研究蛋糕、花生、花生醬、麵包和薯條等,但如果以一瓶植物油作為研究對象,便會引發出很大的問題。


我們所提及的蛋糕、花生醬、麵包、薯條和餅乾等食品,它們大多也不是由豬油或椰油製成,而是由反式脂肪製成。近年,自然療法醫生也強調反式脂肪是萬病之源。


我們的身體向來把反式脂肪看作異物。早於1940年,已有科學研究顯示這異物與癌症之間的直接關係,但這資料卻被美國政府全然隱瞞。在我們理解反式脂肪的可怖之處以先,讓我們先研究一下脂肪對我們人體的好處。


脂肪是地球上所有食物當中,最能夠為人類提供濃縮能源的一種,而且對我們身體有極大的幫助。實際上,並不如某些理論所言,所有脂肪都是對人體有害,相反,若不是經過人為加工而成為反式脂肪的話,其實大部分不含毒性的脂肪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有益處的。


人體最基本的單位是以細胞計算的,而細胞表層的細胞膜實際上是由脂質 ── 一些優質的脂肪所組成的。細胞膜的結構非常奧妙,甚至微細至以脂肪的原子來作單位以管理當中的領域,因此身體需要完全使用脂肪內所含的物質,以使其本質能夠合乎細胞膜所需要的一切工作條件。細胞膜的工作非常重要,其中有防毒、防菌、保持負電子、讓氧氣及營養輸進細胞內和排出二氧化碳及廢物等,只有以最上等的物料作原材料,才能使細胞膜數以萬計的生化機能得以正常運作。


動物性的反式脂肪,尚能被人體所用,但人工製造的反式脂肪,其內裡所含的是錯位的氫原子,故以,此組成的細胞膜並不能完成上述生化反應。可是,我們的身體不懂得分辨人工製造的反式脂肪,而若真的以此組成體內的細胞膜,便會嚴重破壞細胞的新陳代謝,如使細胞硬化、其表面喪失水份、喪失重要營養和電解質、不能與別的細胞交換電荷及其他訊息,亦不能夠接受荷爾蒙的調節,在這樣的情況下,反式脂肪會引致四個對細胞毒害的可能性:


圖十一:反式脂肪對細胞引致毒害的四個可能性。







1. 導致細胞死亡;

2. 產生糖尿病,因為胰島素已失去其靈敏度;

3. 若細胞生命力頑強的話,它們便會即時演變為癌細胞以保生存;

4. 使細胞軟弱下來,破壞了細胞膜原本所含的精妙健康設計。


故此,我們得知當這些氫化脂肪進入我們細胞之時,便會氫化我們的細胞,使其變為呈酸性組織,釋放正電子,吸引呈負極的細菌及不同的疾病,衍生出很多健康上的問題。而且,數以萬計的生化機能也會相繼崩潰,諸如未能形成能量的轉換和正常調節荷爾蒙,且對疫症完全束手無策。基本上,進食反式脂肪的人,很快便會形成視力下降、糖尿病、易倦、血管硬化、免疫系統失調、發炎、癌症、性無能、誕下畸形兒童,甚至導致筋骨退化的現象。


美國芝加哥巿立學院Rush University的醫療中心曾經嘗試向八百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作出一項調查,他們都進食少量的反式脂肪,最後結果顯示,進食反式脂肪的長者患上老人癡呆症的機會,會比不進食反式脂肪的長者高出兩倍之多。


在廣泛壓力之下,美國紐約巿為保巿民健康,已公開主張巿民不要以反式脂肪煮食,而這措施亦迎合了美國2007年的一項法例。可惜美國對反式脂肪的定義卻仍然非常混亂,而且在保障國家經濟的政治大原則底下,她們還是會使用芥花籽油及豆油作食油。換言之,他們的這項主張,實在是似有還無,也可說一句,這些傳媒所報導及出產商所言的就是不盡不實。我們作為使用者,需要明白真正的事實,並作出明智的決擇,斷不能倚頼他們所發出的資訊,因為他們的信息會因政治因素而作出變化。


說回不同的食油,當我們進食反式脂肪時,會很容易形成癡肥;植物油及人造牛油也是不好的選擇;相較起來,豬油會比前者好些。但請謹記:那些長期作煎炸用的「千年油」也是對人體無益。而最好的選擇則是椰青油。我們會在下次主日再詳談這一點。


事實上,動物油是一個不俗的選擇,但就現今的情況來說,也隱含著一個問題。因有些農商為了促使禽畜的成長以提煉雞油、豬油及牛油等動物油,他們會餵飼禽畜進食反式脂肪,故此在動物身上所取的油,本身已存有這些不能消化的反式脂肪了,亦因如此,食油當中暫以我們所提及的椰青油為最佳選擇。


再補充一點:雖然我們進食了反式脂肪以後,身體不懂得自動將此等脂肪排出體外,但我們仍然有辦法把這些不能消化的脂肪排走。以現今所得到的資訊而言,暫時最好的一個方法是服食蟹殼素(絕不排除他日會發現更好的方法),因為蟹殼素會把體內的重金屬和油份吸走。不過要記得一點:服食蟹殼素的前後兩小時,不能進食魚油、椰油或其他含油份的補給品(如維他命E),因為蟹殼素會把這些油份也全吸收掉。但我們能夠在進食快餐,如漢堡飽或食肆中油份偏高的食物後,再服食適量蟹殼素,以吸走這些於身體無益的油份。


讓我來作一個簡短總結:就本文所論及的觀點,我們在煮食方面可以採用椰青油代替其他動物油或人工食油,因當中含有身體不能消化的反式脂肪;而暫時以我所知,最能去除體內反式脂肪的方法就是服食蟹殼素。但謹記:在進食蟹殼素的前後兩小時,也不要進食所有對身體有益的油份。以我自己為例,我會於早上進食優質的油份,在晚上臨睡之前才進食蟹殼素,以把反式脂肪排出體外。


~~完~~


註釋:


註一:日華牧師在加拿大取得的「自然療法康健醫師」執照。

註二:審批「自然療法康健醫師」執照的加拿大機構。












註三:日華牧師取得的「國際註冊高級中藥師」證書。

註四:審批「國際註冊高級中藥師證書」的機構。











 

註五:日華牧師在「中國國家人才網專業人才備案表」的資料。

註六:中國國家人才網資料











 

 

 

👉 資訊來源

💬 信息影片 


健康信息:健康之藍圖(5)影片及信息下載

 

 

 

《健康之藍圖 5》連續播放清單

 

 

 

 

  

 

 

  

 

 

  

 

 

  

 

 

  

 

 

  

 

 

  

 

 

 

 

 

 

 

 

  

 

 

  

 

 

 

💬 下載整段信息 (ZIP) 

👉 資訊來源

健康信息:健康之藍圖(5)

 

 

 

 

 

注意事項一:如你已開始建立每天喝二至三公升水的習慣超過三星期,因水份除能帶走體內的毒素外,還會帶走一定量的營養和礦物質等,所以你應每天吃適量的補充劑,如多種維他命、多種硔礦物質及奧米茄三號魚油丸等。

注意事項二:在喝二至三公升水的過程中,不宜以一次喝下一大杯水的方式進行,應以每次只喝兩三口水的方式進行。因一次喝下大量的水,會對器官造成過大的負擔,特別對患有腎、心臟功能衰竭及嚴重糖尿的人士,更會有一定的危險性。


在過去多個星期的分享中,對於健康來說,喝水是很重要的一個開始,當中不論是中醫還是其他保健方式,喝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而在這裏亦值得一提,就是每天喝二至三公升水已實行了兩、三個星期,當中我們體內的酸鹼度很多都已經逐漸被中和,而這亦是時候開始服用足夠的補充劑,例如:維他命C、多種維他命、多種礦物質和魚油等。當然,由你喝水的第一個星期開始就服用,這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最遲也要在第二、三個星期後,便要開始服用補充劑,從而讓身體穴道的營養得以補充。

另外我過去曾提過一個十分重要的字眼,就是水要「一口一口地喝」,這是因為有些病症是不能承受我們大口大口地喝水的,就如心臟衰竭、腎病和糖尿病等。所以,我們一口一口地喝便不會讓我們腎臟及其他器官的負擔過大,從而讓足夠的水滋潤身體,將酸性排除,使身體的虛弱得以改善。

而事實上,這種喝水的方法是針對在主日現場聽信息的弟兄姊妹為對象,所以,對於一些仍在育嬰室的十一、二歲的小孩,便用不著喝二至三公升水;對於一些剛出生的嬰兒更不可能喝這份量。所以,現時所分享的,是以十四歲以上的人作為標準,而其他年齡則要按著他們的體重比例來作出調節。

同樣地,這套信息針對的對象是主日現場的弟兄姊妹,並不是一些仍在醫院打著點滴的病人,所以在這點上,家聚負責人需要特別留意,對於一些大病初癒,或是患有重病的人,就如:心臟衰竭、腎病或嚴重糖尿病的人,他們便不可以喝二至三公升的水,他們需要喝的會少很多,而且是要按著醫生指示來喝。亦再強調一次,這信息是針對主日現場的弟兄姊妹,而不是醫院中的重病患者。

而上星期提到七色生物波頻能量水,當中很多人提出不同的問題,在此亦會作出一些解答及作更清楚的分享。
假如沒有太陽,甚至是下雨天,那麼,用發光二極管(LED)代替陽光照射可行嗎?這是可以的。這是因為發光二極管是藉由一些礦石高頻振動而發光,當中所產生的波頻和太陽光很接近,但始終都沒有太陽那麼好。除此之外,我們亦可事先在晴天時曬那些水,經陽光照射後,這些水所儲存的能量是可以維持兩三天的,惟在期間不可以轉換容器的顏色,如此那些能量便能得以保存。

另外,有人問假如沒有陽光直接照射,又是否可行?其實只要日光夠強,即使陽光不能直射水瓶也是沒問題的。

 



圖一:五行和五臟六腑的相生相剋關係。








上星期我們按著這圖,從中看到很多中醫的智慧,亦了解到生物波頻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而當中對我們影響的程度,從一個十分簡單的例子便會知道。

就是連眼科醫生也公認,看綠色的東西會對我們的眼睛有益處,而當中的原因很簡單,從圖一我們知道,當我們看綠色的東西時,綠色的光波會由我們的瞳孔放大,進入眼睛的神經末梢來讓我們感受綠色的生物波頻,與此同時,眼睛是和肝相通的,那麼,便能對我們的肝作出補助,當肝臟得到改善時,我們的眼睛亦會得到改善。

同樣地,當肝鬱的人走到戶外看綠色東西時,他的肝鬱亦會得以舒展。由此可見,即使只是看一些綠色的東西,綠色光對我們身體的影響力也十分大,更不用說是喝了儲存了綠色光頻的水,這對改善我們的身體會更有效。

所以,當我們了解以上的原理時,便能更廣泛地應用它,我們可以利用七色的發光二極管來為我們的五臟六腑作出補助。

在中醫的理論中,肝主眼、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腎主耳,換句話說,這是指肝和眼相連;心和舌相連;脾和口相連;肺和鼻相連;腎和耳相連。所以,除了用綠色光來補肝外,假如能夠把藍色光照耳朵,那麼,對我們的腎也有好處;如把白色光照鼻內,也會對我們的肺臟有好處,如此類推。這樣,我們便理解到七色光的功效原來能夠達到這個階段,而喝七色水讓這些生物波頻更能直達我們的臟腑。

事實上,七色光頻對我們身體生物波頻的影響更是大得驚人,我們很容易便會看到當中的改善,而中醫亦用此方法來找一些根莖、葉、花和種子,按著寒、熱、虛、實、補、瀉來製作很多湯水,所以在上星期我也提及湯水其實是很重要的。而當我們了解這些常識後,日後當我們用這些藥或是選擇這些食品時便會更有智慧。現在我們會了解到紅棗和櫻桃會補血,是因為它們是紅色的,因為這些果子在成熟前接受了大量紅色的光頻,這對心臟有好處。由此亦理解到,一些曬乾的果子比用人工脫水製作的果子,更能保存陽光在它們裏面的生物波頻。

誠然,中醫會按照食物的性質去使用,就好像櫻桃和紅棗都是補心臟的食物,櫻桃可以生吃,但紅棗就不適宜生吃。因為生吃紅棗對脾胃不好,容易導致腹瀉。然而,中醫會教人把紅棗炒熟後才吃,或泡茶飲用,這可以補心臟和有益脾胃。但為甚麼櫻桃和紅棗既可補心,又有益脾胃呢?答案很簡單,只要看看圖一,你就會清楚,因為心臟是支援脾胃的。

現在你會更加明白食物是如何支援、互相補足和剋制我們的臟腑。例如黑色的食物是補腎的,這包括了:黑瓜子、黑芝麻、黑豆、紫米、黑米、髮菜、黑木耳、黑蘑菇、海帶和紫菜等等的食物。雖然,它們全是補腎的食物,但是,它們卻有補和瀉的功效,不是任何時間都適合進食。好像黑木耳、海帶和紫菜都是非常寒涼的食物,不適宜在冬天進食。如果一定要在冬天吃,最好加上生薑、辣椒和花椒一起進食,這就是中醫的飲食智慧。

事實上,我們所談論的七種顏色,在一些高科技的國家一直都在研究,只是他們不知道這一切早已記載在中醫的典籍裡。雖然,我們的心是紅色的,然而,紅色除了補心臟之外,還有補腦和補心包經的功效。因此,中醫所說的應該包含了六臟,而第六臟就是心包。誠然,我們知道五臟是相對五腑,而第六臟是相對第六腑,所以心包經是相對三焦經。因此,中醫所說的「五臟六腑」,正確來說,應是「六臟六腑」。因為心包經是包括在十二經絡裡,只是中醫的典籍裡沒有記載它的用處而已。

現在我們知道紅色的食物是補心臟的,例如:紅棗、紅豆、西瓜、紅薯、櫻桃、紅葡萄、西紅柿、紅辣椒、紅茶和紅糖等食物。

另外,白色的食物是補肺的,好像:白糯米、白瓜子、雪梨、白果、百合、大白菜、白蘿蔔、蔥白、銀耳、白蘑菇和海哲等食物都是補肺的,然而,它們亦有補和瀉的功效。

所以,我們所談論的七種顏色,是中醫理論的命脈。

圖二:中醫以望診為斷證的最高境界,而望診又分別包括看病人的神、色、形、態。









在中醫裡,最高境界的看病方法是「望診」,望診分為四大類,包括:神、色、形、態。中醫只要看你的樣貌,就知道你的身體有甚麼疾病,這就連西醫也不得不認同的。就好像當一個人的心臟的二尖瓣和三尖瓣狹窄,而且不能自如地關閉時,他的面頰就會呈現紅色,然而,中醫的診斷就更仔細;又例如當一個人患了末期腎病,那麼他的臉就會變黑,因為黑色是代表腎的顏色。

誠然,中醫理解了七種顏色的關係,使他們能夠藉著觀看人的面色,就知道那個人的身體有甚麼疾病和他的病情。例如心是紅色的,如果我們的兩頰呈現深紅色,就是「實熱」,即是臟腑所發出的熱。但是,如果兩頰呈現粉紅或嫩紅色,就是「虛熱」,即是身體裡缺乏了津液或體液而產生的熱。如果我們的臉呈現綠色,就反映肝出現毛病,特別是肝鬱的人,他們的面色是青綠的。誠然,發怒會傷肝的,所以當人憤怒時,面色便會變成鐵青色。又如人的脾胃出現問題,他們的臉會呈現黃色,也就是俗語所說的「面黃肌瘦」的意思。肺主白,如果我們的血氣差,且因為疾病而導致肺弱,那麼面色就會蒼白。腎主黑,所以如果我們熬夜便會傷腎臟。當腎臟傷了,便會出現黑眼圈。如果黑眼圈的顏色是呈焦黑色,而且看起來比較枯乾的話,就代表正在耗損「元陰」;如果黑眼圈的顏色是呈淡黑色的話,就代表正在耗損「元陽」。

因此,我們所談論的七種顏色是能夠相對於人體不同的臟腑。當我們理解了箇中的關係,就可以應用「相生」和「相剋」的原理來解決人體內的「熱」和「虛」。當我們對症下藥,理解了七種顏色的關係,就能夠明白中醫的各種醫療手段。更進一步,我們可以運用不同顏色的燈光和生物波頻的水,再加上「三健」,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我在之前曾經分享過,血氣是用來維持人體的酸鹼度、營養及生物波頻的。然而,中醫卻非常仔細地記載下來。

圖三:中醫所講的「氣」原來分別有四種。










氣分為四種,包括:元氣(出生時得來)、宗氣(呼吸時得來)、營氣(從水、飲料和食物中得來)、衛氣(保溫時得來)。
當我們希望增加血氣時,首先要知道血氣是如何運作和對比的。如果要把血氣作更深層的對比,就好像我們所吃的飯一般,血氣把飯送到我們的五臟六腑(亦即是六臟六腑),使六臟六腑吃得飽。當血小板缺少的時候,送到六臟六腑的便不是「一碗飯」,而是只得「半碗飯」而已,這便使臟腑吃不飽;而氣不足夠,四種氣少,則代表送到六臟六腑的甚至不是飯,而是稀的粥水,這便是當中的分別。

在這一方面的理解上,西醫完全不及中醫。因為西醫只會驗血色素,當血色素高的時候便代表好,低的時候便代表不好;血色素高便代表所輸送的是飯,低的話便代表所輸送的是粥。但是,如我所說,當我們不知道血的容量,便難以知道所送到的是一碗還是十碗飯,這使我們不能夠完全知道身體的情況。

但是,中醫通過人的臉色、眼睛、舌頭、皮膚、頭髮、耳朵、手的溫度、手的青筋和手指甲,便能夠知道六臟六腑在「吃粥」還是「吃飯」,並且份量是否足夠。因為血少氣夠,就等同只是吃了半碗飯,但也總算是有飯吃,不是吃粥;但是,血氣少,不但代表吃粥,並且只是半碗粥,甚至連半碗粥也沒有,所以身體的臟腑便吃得不夠,身體就好像沒有電力一般。

當心臟吃得不飽,便會產生心慌氣短、胸悶、心律不正、跳動和時常想休息的症狀。心對缺血比較敏感,因此,當缺血的時候很多時會心痛,很多人以為是心臟病,但卻只不過是缺血和心臟不夠「飽」。而當西醫看見這樣的情況,便會給予病人擴血管藥,但這樣會加重身體負擔,導致血流量不足夠,並且會閉塞。

當大腦吃不飽,輕則頭暈,記憶力下降;重則會導致缺血、腦栓塞,久而久之,腦會變「瘦」,即是腦委縮,導致老人癡呆。

肝擁有使人體再生和更新的機能,並且像化工廠般負責分解所有食物,當肝吃得不飽,以往吃一斤肉,便能夠消化一斤肉,但現在卻只能消化半斤,久而久之會變成脂肪肝,這些物質會堆積成脂肪而導致血管火,產生高血壓。

當腎臟吃得不飽,不能完成其工作,便會出現尿酸和尿素高。

當胰臟吃不飽,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糖份的代謝功率降低,人的血糖便會升高,產生糖尿病。

其實,吃得飽與否對中醫來說是很容易解決的,但對西醫來說,便要割器官。這只不過是血氣的問題,倘若我們知道這症狀,便能夠解決。

而事實上,病在中醫的角度當中分有「實證」與「虛證」。「實證」是指六臟六腑受到破壞,屬於較大事件,很多時是因為酸與糖尿病造成臟腑出現崩潰的問題,屬於比較大的病,需要慢慢改善;「虛證」的意思是指維持六臟六腑、元陽元陰、血氣與津液,這些物質過度耗損,可能是來自人的起居勞動、縱慾過度、久病秏損、運動過度或是過多推拿、按摩和針灸,都會導致「虛證」。「虛證」即是耗損,這比較容易醫治。

當完成這篇信息後,大家也會容易明白和理解,並且會知道怎樣處理身體的疾病,但是,無論是「實證」或是「虛證」,首要做的是先「剎掣」,因為,問題必定是出自於「三健」,即是飲食、作息、甚至是情緒有問題,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後去研究是自己的臟腑出現問題,還是在元陽、元陰、血氣與津液出現問題,而去作出處理。

中醫指的「虛證」,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種,這是我會慢慢跟大家分享的。



圖四a:「實證」是指六臟六腑受到破壞。
















「實證」是指人的六臟六腑當中有問題,需要作出調養和作出幫助。例如有眼睛的問題,中醫一定知道是肝病所引致;耳鳴則很多時是因為腎水不足而導致的,是腎臟的問題;骨痛也是腎臟的問題。

圖四b:五臟分別管理身體的不同器官。
















皮毛有問題的話,中醫便知道是肺部問題所導致的;胃口有問題或不長肉,中醫便知道是脾臟問題所導致的;筋有問題的話,中醫便知道是肝臟問題所導致。中醫從這些辨證來找出實證,找出究竟是那個實體有問題、有損傷。而事實上,我們時常聽到的「五勞七傷」,「五勞」是指「久行傷筋」,行走得多會傷筋,亦即是說傷了肝臟;「久視傷血」,看物件時間過長,會影響心臟;「久坐傷肉」,坐久了,血液循環不好便會傷脾;「久臥傷氣」,長時間躺臥,身體屈曲,使身體不能夠舒展,會影響肺部;「久立傷骨」,時常站立,盤骨與關節容易勞損,影響腎臟,這是「五勞七傷」的「五勞」。

中醫首先會找出以上的問題,究竟是在那裡出現問題,從骨肉皮毛、五臟六腑、眼耳口鼻當中,再找出屬於那一臟腑的問題,從而再找出怎樣對臟腑作出補或是禁。
圖四c:中醫對身體的醫療手段分別是「補」和「禁」。




















圖五:五臟與五味原來也有關係,中醫就是利用擁有不同味道的草藥來給病人治病。















中醫留意到酸會進入肝臟;苦就會進入心臟;甘就會進入脾臟;辛辣就會進入肺部;鹹就會進入腎臟,故此,中醫會利用相關味道的草藥去醫治五臟六腑,如利用苦味的草藥去醫治心臟,甘味的草藥去醫治脾臟,酸味的草藥去醫治肝臟等。

中醫也會按著相剋的程度而作出調節。雖然辛辣的味道對肺部有益,但我們知道肺剋肝,補肺的同時肝臟也會受到影響。為了避免補了一個相剋的臟腑而引發更嚴重的疾病,中醫建議肝病時禁止吃辛辣的食物,心臟病禁止吃鹹的食物,脾臟有病時就會禁止吃酸的食物,肺部有病便禁止吃苦的食物,腎病禁止吃甘的食物。

只要看看五行中相生相剋的味道,便能互相支援及恢復不同的臟腑。可見,相同的藥物在不同的時間裡,都可能變成毒藥。此外,中醫也知道,肝病時避免憤怒,心病的時候避免過份開心,脾臟有病時不要日思夜想,肺部有病時不要憂心,腎病時不要恐懼。

利用對症下藥的方式,給予每個臟腑需要補以及需要禁的草藥,從而讓每個臟腑能夠互相平衡和支援,中醫就會稱為「實證」。

我們明白「實證」過後,現在就開始了解「虛證」。


圖六a:虛證也分為四種。
















「虛證」中分為四虛:氣虛、血虛、陽虛和陰虛。雖然我曾經跟大家分享「氣虛」和「血虛」,但我會再跟大家深入分析,讓大家明白過後,在無須恐懼下便能對症下藥,以及運用一些方法去幫助自己。有些疾病在西醫看來是很嚴重的,但對中醫來說,這只是輕易解決的問題。


圖六b:中醫認為「氣」在人體中分別有三個功用:推動、防禦和固攝。















「氣」在我們的身體上,分別進行推動、防禦和固攝三個工作。「氣虛」則表示這三個功能都出現衰退的情況。

第一是推動工作。這是指推動臟腑的新陳代謝、循環與排泄的工作。心臟的氣虛弱就會形成心臟功能減弱,如心跳無力和心氣不足;脾胃的氣虛弱就會導致消化力弱、腹瀉和飯後便想睡覺等症狀;肺氣不足就會引致呼吸短促、聲音微弱、胸悶和咳嗽無力。

第二就是防禦作用。肺部的防禦力減弱導致容易患上感冒、身體流出淡汗、毛孔開合失常,這都是肺氣虛弱所產生的現象;腸臟虛弱時,腸臟就會容易受到感染,可見氣虛的器官,其防禦力上都會變差。

第三就是固攝作用。「固」就是固定,只要有足夠的氣,臟腑便能固定位置,肝臟、腎臟和脾胃等器官都不會下垂。相反,若我們的臟腑沒有足夠的氣,臟腑就不能固定。當胃部、腎臟,或是女性的子宮下垂時,這都顯示臟腑沒有足夠的氣,從而無法固定在指定的位置。

「攝」就是攝取、補養以及將寶貴的營養保存。可是,我們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失血的問題。很多人都會對大便出血而感到懼怕,但中醫通常會解釋這是「脾不統血,氣不攝血」的現象。

若血管的密封程度減弱,血液就會從血管壁滲透出來。血管壁與細胞之間結合,就是依賴脾臟的氣的力量。脾臟若沒有充足的氣,血管與細胞之間結合的力量便會減低,血液就會從血管壁流出來,縱使沒有痔瘡或使用止血的方法,也會出現大便出血的現象。其中的原因是我們的脾臟沒有充足的氣,這就是「脾不統血」的意思。


圖七a:虛證第二種是「血虛」,這是指血在身體內運行的速度減弱的狀態。








第二種虛就是「血虛」。
如果我們的氣是運送到臟腑的貨物,血就是運輸車,在身體上行走一個圈的指定速度。氣是決定我們進餐的份量,若有充足的氣,我們的身體就能吃大餐;血是決定我們進餐的次數,若我們沒有足夠的血,即是沒有足夠的運輸車去運送貨物。



圖七b:中醫認為人若不夠血,就會出現「一黃、五白、四不養」的情況。








對中醫來說,沒有足夠的血就會有「一黃、五白、四不養」的現象。

「一黃」是指面色黃;「五白」就是面色、嘴唇、指甲、舌頭和眼睛淡白;「四不養」就是當我們沒有足夠的血時,就不能養心、肝、頭目和四肢。

血虛的時候,不養心就會造成失眠、多夢和心緒不寧;不養肝的時候,就會產生耳鳴、耳聾和兩邊的肋旁痛;不養頭目就會頭暈眼花、視力減退和健忘;不養肢體就會引致手腳麻痹、皮膚乾燥、起白皮、肢體抖動以及關節繃緊等症狀。

從「一黃、五白、四不養」中,我們明白單是觀察便能知道那人是氣虛還是血虛,這就是「望診」。



圖八a:第三種虛證是「陽虛」。









第三種虛是「陽虛」。
聽過我剛才的解說,我們應該明白血氣的主要工作是平衡身體的酸鹼值。當我們了解這點後,基本上就會知道怎樣去解決「氣虛」和「血虛」的問題。然而,對於「陽虛」和我接下來會分享的「陰虛」,你們認識則較少,但不要緊,我會逐一向大家介紹,並提供更多資料,讓你們可以互相比對。不過,在此我想先提醒一下大家,「四虛」在中醫學裡,是屬同一套理論,在這裡我將它們拆開來分享,是想讓你們更易掌握而已。

「陽虛」其實不是一個很新的槪念,所謂「陽」,我之前也曾提及過,是指我們身體應用能源去保持活力的狀態。進一步看,它就像體內的一個太陽,大自然的太陽可以使萬物充滿生機、活力,而我們體內的這個太陽,則可以維持身體健康、活力充沛。有見及此,中醫把它稱為「元陽」,而明朝一位中醫更曾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意思說天上最大的寶貝,是那一輪紅日,至於在人體內最重要的,能使人有活力的,就唯有這個「元陽」。

這似乎很玄妙,但當你們聽了我的解釋後,自然會覺豁然開朗。

原來,中醫發現陽氣和血氣不同,它是按週期運作的。陽氣有應用的時候,也有休息、培養的時候,並會隨日夜轉換而改變。簡單而言,它會在日間外洩,用以支援日常活動,至晚上就會歸藏起來,這時我們的活力減低,情緒也平靜下來,開始休息。

同時,陽氣亦會隨四季交替而改變,也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時,陽氣會聚到肌膚上去,使人活力旺盛,叫做「春生」,農民因此有精力應付沉重的農耕工作;夏天時,我們的血管擴張,新陳代謝加快,所以叫「夏長」;秋天時,陽氣開始收斂到腎臟去,故此血管開始收縮,新陳代謝減慢,這就是「秋收」;冬天時,收斂到腎臟的陽氣,處於最虛弱的狀態,所以叫「冬藏」。



圖八b:我們的身體也會按著四季的轉變而調節。








這個週期可以保障我們,使我們能最有效地應用身體資源去活動,並能更新和修補身體。所以,如果我們能加以配合,自然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然而,一旦元陽虧損,就會衍生各種健康問題。這是很易理解的,試想像一下,冬天因缺乏陽光,天氣會很寒冷,樹木更易凋謝,呈現一派冷清的景象。而當元陽虧損,就如沒了太陽般,身體因熱量不足而怕冷,新陳代謝、心跳和血壓減低,導致排汗減少甚至不排汗。不單如此,很多身體功能亦會減弱,出現便秘、血管硬化之類體質過寒的現象。

這些問題聽來很難處理,事實卻不然。不過,我打算在給你們介紹過「陰虛」後,再一併說出處理方法。



圖九a:最後一種虛證是「陰虛」,這是指人們吸收能力虛弱的狀態。







第四種虛是「陰虛」。

相反於「陽」,「陰」是指我們吸收營養和滋潤身體的狀態。當然,先吸收後應用,故此,元陰的作用是支援元陽。而當人的元陰虧損時,就代表他無法吸收營養,長此下去,元陽會虛耗盡,繼而產生各種陰虛問題。大家可能對「陰虛」一詞感到陌生,但它的徵象其實是很簡單的,如某個器官陰虛,即代表該器官正缺水、發熱。



圖九b:陰虛的特徵是「乾燥」和「缺水」。





舉些例子:如肺陰虛,你的皮膚會因缺乏滋潤而乾燥、裂開;口腔陰虛,你就會經常口乾、舌燥、喉嚨乾涸和聲音沙啞;眼睛陰虛,你會因缺乏眼水滋潤而感乾澀和視力糢糊;鼻陰虛,你會經常流鼻血;腸陰虛,你會常常便秘。

 

圖九c:從另一個角度看,陰虛即是「元陽偏旺」,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偏熱的症狀。






從另一個角度看,陰虛即是元陽偏旺,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熱」。換言之,心陰虛等如心熱,那麼你就會心煩、失眠、兩頰泛紅,並出現中醫所謂的「五心熱」現象 ── 兩手心、兩足底和胸口發熱。同樣道理,肝陰虛等如肝熱,你會頭暈、耳鳴和臉部發燙,並且很容易發怒;胃陰虛等如胃熱,令人食慾不振;肺陰虛等如肺熱,人會形體消瘦,經常乾咳無痰,或痰中有血;腎陰虛等如腎熱,會感腰膝無力、耳鳴,常常身體酸軟。


針對四種不同的虛,中醫認為要用不同藥物來進補,例如氣虛要用人參;血虛則可以用阿膠(即驢皮)或當歸粉;陽虛可以用鹿茸,但陰虛就要用六味地黃丸。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在現代醫學角度上看,血氣的功用是維持身體酸鹼值,但陰陽的功用又是甚麼呢?


圖十:要使身體健康,就是要保持元陰和元陽正常,亦即要保持酸鹼度和溫度在正常數值。





原來陰陽是藉著體內的酸鹼度去控制身體的溫度。因為人體的溫度必須維持在攝氏37度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 運動有活力,吸收沒阻力。意即既能吸收亦能隨時予以應用。換言之,若我們能適當控制酸鹼度在7.36,再加一件衣服保持體溫,便能控制「元陽」和「元陰」了。


中醫之所以用此複雜的概念,是因為人體必須維持在指定狹窄的溫度,要是稍微偏差一度,也會產生許多問題。人與植物不同,因植物只能在適當的溫度下生長,自身沒有製造體溫的力量,它的生死由大自然操控,一場寒流,絕大部分的植物皆會凍死。


但人類卻能藉控制酸鹼度來維持身體的溫度,因為我們的酸鹼度能用最簡單的方法使血液產生磨擦力,來維持溫度恆常在攝氏37度。這不單是最佳的工作和吸收溫度,更是電子機械溫度,使電子能最快捷的傳遞。因此,人體會按四季天氣的轉變,採取各種不同的手段,以期維持此理想體溫。


其實「元陽」是指身體的酸度,而「元陰」則指身體的鹼度。關鍵在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食物使身體呈酸性,同時又有足夠的食物使身體呈鹼性。

 

圖十一:身體最佳的酸鹼度和溫度。






原因是我們必須要維持攝氏37度這個恆溫,太高或太低也是不行的。若是人的體溫常常只得攝氏36度,便屬低溫了,這會導致血管硬化。若體溫過高,又會產生中醫所謂的「熱」,臟腑便會容易勞損了。


舉個例子:在美國,心臟病是最高的死亡殺手,發病的大都是中年和老年人,但令人奇怪的是,最高死亡率的季節卻在冬季。其實理由很簡單,心臟病人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當天氣轉冷時,這些油脂便會凝固,造成血管閉塞,更甚的是,血管會遇冷收縮,導致爆裂。因此,當一個人的身體過份「陽虛」時,血管便容易爆裂了。


可見,控制溫度在37度,再加上酸鹼度值在7.36,便等同我們有智慧地擁有「元陽」和「元陰」了。

 

圖十二:元陽和元陰其實就是代表身體的酸鹼度和體溫,若兩者能夠平衡,我們便會健康。






簡而言之,「元陽」是指身體有否足夠的威力維持在酸性的狀態,以能用最輕鬆,最節省卡路里的方法去產生體溫;相反,「元陰」是指我們有否足夠的鹼性使身體在過熱時,在晚上能冷卻、吸收和修補。這便是藉酸鹼度使我們在適當休息時,能吸收和修補;在適當活動時,也能有足夠的溫度,維持最高運動的效率。

 

圖十三:陽虛的人的體溫會偏低。







這樣,我們便明白中醫所說的「陽虛」,其實是指身體因缺乏足夠的酸性而出現的現象,例如身體常常低溫、怕冷、熱量不足、心跳慢、血壓過低、少汗、無活力、消化功能減慢和血管硬化等。原因是這些人的身體沒有足夠的原料,使體溫達至應有的溫度,不能產生最好的效用,這活像一個人在冬天沒有柴燒,只能永遠生活在寒冷中。

 

圖十四:陰虛的人的身體就像車頭缺乏降溫的水一樣,會導致身體耗損。






相反,「元陰弱」是缺乏足夠的鹼性使一個過熱的身體去降溫,就如車頭的水冷不能及時使車頭降溫,車頭隨時出現耗損。當一個人元陰弱時,便會產生不同的熱。表現在肌膚,皮膚會爆裂;在口腔時,會口乾舌燥、喉嚨乾涸、聲音嘶啞;在眼睛時,眼睛會變得乾澀;在鼻腔時,會容易流鼻血;在腸臟時,會產生便秘;於心臟時,會心煩失眠、兩顴泛紅、五心熱;在肝時,則會頭暈耳鳴、面部烘熱、心煩易怒;在胃時,則失去胃口;在肺時,則會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


總的來說,留意保暖和酸鹼值,便是中醫說的「元陽」和「元陰」了。只是前人用非常複雜的手段,才能達至陰陽的平衡。現今我們用簡單的手段,通過維持「三健」的方式,便可有效地控制我們的情緒,食物和生活作息。我們若能多照顧身體,便不用害怕所謂的「實證」或「虛證」了。


當然,治療「實證」時,我們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先固本培元,幫助臟腑康復。若是「虛證」,則不論是氣虛、血虛,陽虛或陰虛,都是很容易處理的。


~ 完 ~

註釋:


註一:日華牧師在加拿大取得的「自然療法康健醫師」執照。

註二:審批「自然療法康健醫師」執照的加拿大機構。












註三:日華牧師取得的「國際註冊高級中藥師」證書。

註四:審批「國際註冊高級中藥師證書」的機構。












註五:日華牧師在「中國國家人才網專業人才備案表」的資料。

註六:中國國家人才網資料













 

 

👉 資訊來源

💬 信息影片 

 


健康信息:健康之藍圖(3)影片及信息下載

 

  

《健康之藍圖 3》連續播放清單

 

 

 

  

 

 

 

  

 

 

 

  

 

  

 

   

 

 

💬 下載整段信息 (ZIP) 

👉 資訊來源

 

健康信息:健康之藍圖(3)

 

  

 

註意事項一:如你已開始建立每天喝二至三公升水的習慣超過三星期,因水份除能帶走體內的毒素外,還會帶走一定量的營養和礦物質等,所以你應每天吃適量的補充劑,如多種維他命、多種礦物質及奧米茄三號魚油丸等。

註意事項二:在喝二至三公升水的過程中,不宜以一次喝下一大杯水的方式進行,應以每次只喝兩三口水的方式進行。因一次喝下大量的水,會對器官造成過大的負擔,特別對患有腎、心臟功能衰竭及嚴重糖尿的人士,更會有一定的危險性。

「只要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就不會生病。」這就是我向大家分享的主題。

我在上次的分享中,要求大家每天要喝2至3公升的水。同時,我要讓大家明白到,我們需要藉著大量的水,才能去除身體上的酸性。可是,大家若沒有喝足夠的水,或是沒有打好這個基礎,縱使實行我日後所分享的方法,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讓我舉一個例子:我們身體上四個最主要的排毒機制(大便、小便、肺部和皮膚)都是藉著水才能工作。進食大量補充劑也不能幫助中和身體的酸性,這是因為補充劑在人體裡被吸收後,所留下的灰燼是呈酸性的。可見,若不懂得藉著大量的水將毒素排出體外,這些酸性的灰燼便會停留在我們的身體裡,並且傷害腎臟和腸臟等不同的器官。

過量的施肥最終也只會破壞植物的生長。同樣地,若沒有喝足夠的水,酸性便會在體內積聚,無法被沖淡下便形成了酸性的體質。

世界上有不同種類的療法和手段去醫治各種疾病。然而,只要懂得運用策略,我們既無需使用複雜的醫療手段,又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圖一:只要我們明白「三健」的秘密,就能輕易地保持健康。










從了解「三健」的秘密中,我們知道神沒有為我們創造一個複雜的身體,只是在生病的時候,我們卻使用各種複雜的手段去解決身體上的問題。只要從這個觀點去理解,我們便能知道建立健康和破壞健康同樣是非常容易的事。

可見,只要懂得運用簡單的方法,我們除了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外,還可以在更少的時間內比別人作更多的事情,從而享受更美好的生命。

我在上次的分享中提到,中醫在健康和養生方面擁有高深的智慧,當中分享到最主要的鑰匙就是「血氣」。

圖二:我們的五臟六腑會利用所有的資源來維持我們血氣的暢通和平衡,這就是中醫常說的「五行」。








我們的五臟六腑會運用所有的資源去維持我們的血氣。要理解血氣的組成,我們必須先知道維持血氣的兩個方法:

第一是維持身體的pH值(酸鹼度)處於7.36的位置。在少許偏向鹼性下,我們的身體便能無需用大量的氣力去過活,但若是偏離這個位置,我們的身體就會感到很吃力。當酸鹼度處於高一度或低一度的水平時,我們就會死亡。

第二就是「生物波頻」,遲些我會跟大家詳細講解這點。

圖三:健康的身體能確保所有血氣暢通無阻。










血氣所到之處,所有事物都會恢復生機和年輕,可見我們必須先擁有血氣,繼而將血氣運送到身體不同的器官裡。這點我會在日後跟大家分享。

酸鹼度處於高一度或低一度的水平也足以致命,故此,我們的身體常常會使用所有氣力和資源,縱使破壞或放棄五臟六腑的健康,也要維持體內酸鹼度的平衡。身體一方面設法將廢物排出體外,另一方面卻只好運用氣力和資源,在體內中和無法排出的廢物,在這裡,癡肥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當身體運用資源去中和無法排出體外的廢物時,酸性便會集中在身體最虛弱的器官裡。換句話說,當我們的肝臟呈酸性,這表示我們的肝臟就是最虛弱的,中醫就會稱為「肝熱」;當我們的腸臟呈酸性,這表示我們的腸臟是最虛弱的,這就會稱為「腸熱」。

當五臟六腑在無需花氣力下,便能維持7.36酸鹼度的時候,五臟六腑就會自行作出醫療。中醫就是希望藉著草藥去平衡五臟六腑的酸鹼度,這方法就稱為「五行」。

當酸鹼度維持在7.36時,我們的五臟六腑很容易便能處於正常的狀態。這也能解釋為甚麼中醫在近一百年間,在面對很多疾病上都顯得束手無策的原因。因為在這一百年間,我們已進入了工業時代,但在中醫數千年的歷史中卻沒有計算和量度時代的變化。誠然,中醫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去醫治疾病,可是中醫卻沒有考慮這些突然進入病理的元素,就如細菌感染及癌症等疾病的轉變,這都是導致中醫不能處理近代的病症的原因。

現今絕大部分的熱也是來自我們的工作環境和污染物。工廠工人長期接觸污染的物質,這些化合物全都是酸性的。此外,我們今天所呼吸的空氣大都是酸性的,這也導致我們身體偏熱。然而,中醫只會提醒我們避免吃煎炸的食物,卻不能解釋我們現今所吸入的空氣是導致我們身體偏熱的原因。

我們知道香港頭號殺手不是心臟病,而是癌症,可是,八成以上的癌症病人都是患上肺癌。換句話說,他們的肺部全都是過熱和纖維化,這導致他們的身體也是呈酸性。八成以上的癌症病人都是過熱的,其餘的人並非不偏熱,只是他們過度虛弱而無法偏熱,可見,癌症全是來自熱和酸性。

當中醫形容羊肉和牛肉是熱的時候,他們卻未曾考慮到我們所喝的水、天上所下的雨,甚至我們所呼吸的空氣,都是呈酸性和受到污染的。此外,水果的果肉是熱的,果皮卻是涼的;麥子的表皮是鹼性的,內裡卻是酸性的。可是,很多水果從前都不是酸性的,這是因為現今農業使用農藥,農作物受到嚴重污染,當中的營養和礦物質比從前少一半。再加上農作物以酸雨灌溉,水果的酸性不能被中和,所以,現今的水果與一百年前相比,變得更熱和更酸性了。

可見,在這一百年間,無論是食物、空氣還是生活環境,中醫沒有估計熱的程度和變化。甚至一些中醫最早的前人所形容的熱,近代的中醫不知道當中的含意。

除了污染外,主要糧食的轉變也為我們的身體製造更多酸性。現代精製的米和麵粉等食物為我們的身體帶來大量宿便,單是一般人已擁有15磅的宿便。明星尊榮死亡的時候,便發現體內積聚70磅的宿便。我們能否想像,有人在一生裡竟負擔著相當於一個人體重的宿便。

除了勞累和辛苦外,這些宿便本身是極酸性的物質。我們身體的腸胃是極之酸的,理由是胃必須是酸性,才能消化食物。腸道則為了讓益菌生存,所以也是酸性的。可是當有大量宿便時,這些人便會有腸熱,原因是腸裡的細菌會不斷增生,並且排出大量酸性物質。同樣,一些寄生蟲又會排放大量酸性垃圾,所以,每一個人每天所增加的酸性,主要來自三方面:食物、空氣和宿便。若能有效地解決宿便,便可解決我們身體中三分之一長期自動製造出來的酸性。

最大的問題是酸性的出現和累積,會導致許多現代人的疾病,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不斷吃精製的米、麵粉或食品時,下身便會出現水腫,為的是中和身體大腸內的酸性。這些人下身雖然肥胖,卻不是脂肪,而是濃度極酸的污水,原因是他們的腸太酸,身體為了平衡酸鹼值,唯有不排水。

當這些人嘗試每天飲2至3公升的水時,下身起初會繼續腫脹。但經過四五天後,身體發現有大量新鮮水供應,便會放心把污水排出。事實上,當我們能有辦法排走身上的宿便時,每排1磅宿便,我們的身體便會排出1磅的污水,實質會減輕兩磅的體重。

可見近百年生活的改變,所衍生的問題是四五千年前的中醫始料不及的。其實現今已有許多有效減少大腸宿便的方法,只要把這些新增的酸解決了,身體便會健康。但舊有的常識卻不足以理解這個原理,若我們不明白問題的癥結,我們的五臟六腑便要花上九成的能量去維持酸鹼度,卻沒有能源來維持身體的健康了。

另一邊廂,美國早已發現這個問題,於是積極提倡環保,逼使許多工業由美國內陸轉到墨西哥和中國,這無疑是一種把癌症推到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手段。

我們看到酸進到身體不同的地方,會產生不同的病症,這卻令西醫摸不著頭腦。原因是酸性進到同一個器官,例如肝臟,也會產生十多種不同的病症。西醫從微觀出發,針對不同的病症而研發各類藥物,把醫藥問題搞得非常複雜。結果我們往往要研讀許多書籍,才能明白這些藥物的用法,可是最終你也會發現,他們仍是抓不著問題的核心。

讓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當酸進到血裡,中醫稱之為「血熱」,這可能是你突然吃了某一些食物或生活作息錯亂,導致一些酸性物質不能在內臟被吸收或中和;又或者因天氣轉變、睡眠不足,你的血液便會有大量酸性,與此同時,亦會導致大量念珠菌增生,把血液的糖份吃掉。所以,「血熱」不單是你一邊磨損,產生大量乳酸,使紅血球流動減慢,並且有念珠菌,把血的糖份吃掉,導致這些已經血熱的人雪上加霜、疲憊不堪。通常他們會全身冒冷汗、四肢乏力、肚餓,甚至頭暈。他們往往會誤以為自己患上糖尿病或肝臟出了問題,卻不知是血酸導致各種不同的問題。

除此以外,單是血酸就會導致人衰老,因它會於新陳代謝中,產生大量不好的副產品 ── 游離基(近代最厲害的殺手),問題其實亦源於血酸。

此外,當酸性物質積存於不同的器官時,也會供養了不同類型的細菌,而產生眾多不同的現象。例如迄今其中一個使許多科學家摸不著頭腦的現象是:為甚麼人要戒掉毒品、咖啡或煙酒是那麼困難的?他們一開始便會頭痛、流口水和鼻涕,並且覺得辛苦無比,許多人甚至會發燒和肚痛。其實,這些現象只不過是我們早前分享過的排毒現象而已。

原因是當人吸毒、抽煙或喝咖啡時,身體活像喝下硫酸一般,唯有強行把這些極酸的物質放入五臟六腑(按我個人認為,咖啡是你生命中為自己揀選最酸的飲品,你若常喝,是極容易患上癌症的)。可是當這些人不再吸食這些有害物質時,身體便希望挽救五臟六腑,把原有的酸性物質從器官排出,卻因過多的酸出現在血中,便出現排毒的現象。但由於排毒的過程辛苦,許多人最終放棄,又再吸食這些毒品,這時身體亦只好放棄,不再排毒了。

其實,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有足夠的鹼性食物或水,每小時慢慢飲用,便能輕易戒除毒癮或咖啡。絕對用不著把這個人隔離,作「困獸鬥」的。

但為甚麼不飲用大量的鹼性飲品呢?原因是這些酸濃度極高,若是太急,便會導致酸鹼度難以平衡,所以必須採取較溫和的手段,逐步把酸性中和,才不會令人半途而廢。

圖四:身體過度酸性時所引發的問題。










可見,許多疾病或所謂「癮」,問題都是源於過多的酸,這些酸會以食物、毒品或零食等不同的形式進入身體。甚至當有蛀牙時,牙醫也會告訴我們不是這些糖導致蛀牙,而是糖變成了酸性,侵蛀了我們的牙齒。所以,若能對症下藥,我們便不用那麼吃力地保持健康或把毒癮戒掉了。

圖五:我們身體所吸收的酸性,主要源自三方面,它們分別是生活環境、情緒和基因變異。









我們體內的酸性,會隨著各人的生活環境、情緒和基因的轉變,聚積到某些較弱的器官中,產生各種疾病。就如一些老年人的前列腺較弱,那麼,酸性就會聚積在那裡,最終導致前列腺癌。

現在你就會明白,為甚麼我要你們每天都喝2至3公升的水,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排出體內的酸性,事實上,大部分酸性唯有藉著水才能排出的。故此,如果你們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的話,方法並非一生茹素,而是培養這個喝水的習慣,藉此處理體內的酸性。

再說深一層,我們體內最少有三分之一(有些人會超過三分之二)的酸,是因宿便產生的。時至今天,中醫仍無法處理這問題,畢竟這是他們在過去數千年所未曾遇過的,也不是《黃帝內經》之類的醫書論及的範圍。更何況,近代各種精製食品湧現,諸如麵粉和白米,把宿便問題進一步惡化,令中醫束手無策。

相反,現代醫學卻有一些很好的處理方法,以自然療法為例,他們會透過浣腸,把宿便排出。我知道很多弟兄姊妹都曾接受過浣腸,有些人或許會奇怪,為甚麼當染感冒時,一浣腸就會好。原因其實很簡單,按中醫學說,肺和大腸是表裡相通的,當大腸裡的各種寒或酸的廢物被排出後,肺部負擔就會減輕,感冒自然不治而癒。

由此可見,大腸裡的宿便與健康息息相關,幸而現代已有很多方法,可以把七成的宿便排走,一些人為的浣腸法就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我知道袁大明醫生有些機器,能幫助人們把八至九成的宿便排走。不過,我打算教你們一個更方便的方法。就是吃某些含通腸纖維的食物,就能把全部宿便排走,到時你就會發覺自己下身瘦了不少,因為很多積水會隨宿便一同排出。

然而,這些方法過於複雜,所以在主日信息中,我只會告訴大家各種可能性。至於詳細做法,我會先在講座中向家聚負責人說明,再由他們向大家分享或個別教導。到時如有問題,可以即時發問,所以在這裡反而較難做到。不過,我要重申一次:我說的是通腸纖維,而非鹼性草藥。鹼性草藥只會使你身體不斷虛寒,不但不能解決宿便問題,反而更會影響健康。

說到這裡,我可以肯定,當我們理解了酸性這概念後,我們在飲食,甚至日常生活中,都會較以前「自由」。以我為例,我經常需要通宵事奉和工作,換言之,我無法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理論上這會虛耗我的體能。可是,因為我懂得作出調整,藉注意另外兩個元素 ── 情緒和食物,同樣可以保持身體健康。

再多舉一些例子,如我的情緒十分高漲,又或工作過勞的話,我會特別留意自己的飲食。在晚間工作時,我決不會喝汽水或吃零食,反而會吃水果。雖然中醫說這是寒的,但總比喝可樂、糖水和吃薯片好。事實上,我就以這些方法,去面對去年那28天的健身挑戰。因我事前已計畫好一切,所以能應付所有酸性,不單沒有後遺症,身體更可以不斷復原,愈來愈健康。

同樣,你們也可以嘗試作出這些計畫。如在音樂營中,你不想早睡的話,就可以先準備足夠的營養補充劑和大量的水(沒有大量水,營養補充劑可能會導致中毒),以幫助你有體能通宵敬拜。

其實只要我們能按情緒、生活作息和食物這三健原則去留意自己的身體,讓自己充滿鹼性,就可以輕易地將身體酸鹼值維持在7.36度。如此,我們就有足夠的體能去應付日常的工作。同時,若我們能將酸鹼值維持在7.36度,很多疾病就不會產生。

有一位因研究酸鹼值而著名的醫生Dr. Robert Young(註三),在顯微鏡的錄影中,發現紅血球在酸性環境下會變成有害細菌,就如傷風菌。相反,在鹼性環境下,它們又會回復正常。

可見酸鹼值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而很多疾病的出現並不是真的那麼複雜,也不是真的由食肉菌、禽流菌這些病菌引起的。只不過是同一群人,在面對同一樣的居住環境,吃一樣的食物時,導致身體偏酸、細胞變異,而一起中毒而已。這種情況,在某些季節、時節特別常見。正如我曾提及的聖誕節和新年,每逢那段時間,大部分人的身體都累跨了,體內細菌增生,因而產生種種病徵,這與感冒菌毫無關係。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要記住:二十份鹼才能中和一份酸,所以,若你想保持身體健康,最好讓體內有較多的鹼性。


~ 完 ~


註 釋:

註一:日華牧師在加拿大取得的「自然療法康健醫師」執照 


註二:審批「自然療法康健醫師」執照的加拿大機構


註三:參考網頁
www.phmiracleliving.com/

www.alkalinebydesign.co.uk/page.php?p=the-new-biology

Dr. Robert Young
Robert O. Young, MS, D.Sc., Ph.D., N.D.

Dr. Robert Young 在過去二十多年被公認為世上其中一位頂級的科學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細胞的層面。

他專門研究細胞的營養,畢生致力研究疾病的真正成因,並發展一套名為「The New Biology™」的學說,指導人如何平行自己的身體,達致健康。

Dr. Young於1994年發現紅血球可在某些環境下轉化為細菌,而這些細菌也可以在某些環境下還原為紅血球,有關這些紀錄,他已用錄像方法拍攝下來。

Dr. Young 的研究報告,已刊載於好些知名的期刊中,其中包括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Over the past two and a half decades, Robert O. Young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top research scientists in the world. Throughout his career, his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at the cellular level. Having a specialty in cellular nutrition, Dr. Young has devoted his life to researching the true causes of "disease," subsequently developing The New Biology™ to help people balance their life. In 1994, Dr. Young discovered the reality of bi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red blood cells into bacteria and bacteria to red blood cells. 」 


 

 

👉 資訊來源

💬 信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