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座談會:第三個發展的可能性 (1) 前言


主日號外,日華牧師為「新冠肺炎」作更多分析,
發現事件相當可疑,幕後內有隱情。
從而推斷出第一、第二、第三個可能性!




編者註,今篇為序言,給予讀者先理解一個大圖片,其中有很多數據和資料暫時只作概要說明,接下來的文章會有深入解釋。

疑點一:何以小題大做?

現今世界各國都封城鎖關,稱要同心抗疫。
最早封城的政府,是中國武漢。
1月23日,中國僅僅只有500多宗確診,17人死亡時,
突然!武漢啟動全面封城。
但對比美國同期流感,
已造成至少1,300萬人患病,6,600人死亡。
對比下,當時,一個比流感弱那麼多的疫情,
為何已經能讓中國封城處理?

要知道,封城是一個重大決定,
極度影響社會經濟民生,一切被打亂!
如非後果可能造成國家、社會更大損失,
否則政府絕不封城!

但,到底為何當時一個比流感弱的新冠肺炎,
能使中國作出封城這個重大決定呢?

這裡,日華牧師首先提出兩個可能性:
一、中國政府誤判事件嚴重性。
二、武漢洩漏了生化病毒,中國要採取緊急應對。


疑點二:如果中國誤判,
為何全世界也跟她一起瘋?


全世界知不知道,新冠肺炎其實是很弱的?
答案,是不可能不知道!

2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提出,
新型冠狀病毒的致命率僅0.2%,但當年沙士有10%死亡率。
2至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指出,
美國民眾無需恐慌,因為新冠肺炎與一般流感冒差不多。



其實,世界政府都知道的,新冠肺炎疫情是被誇大。
這不是一盤甚麼難計的數字,
不可能只有這兩人算得出來。

如果中國誤判,
實在不可能全世界也跟她一起瘋,齊齊封城鎖關。
背後,必定另有內情。










疑點三:如果是生化武器,
不可能早於復活節行動。

如果不是誤判,而真的是生化武器洩漏,
那麼各國至少也要復活節後才行動。
因為,4 月時,復活節前的春雨閃電,
會在大氣層製造大量臭氧,殺死病毒。
這不是甚麼科學新知,
中國廿四節氣也說了「瘟疫完於春分、滅於清明」。
另外,特朗普也在公開演說提到,
一向流感於四月份,就會好轉。

看來,這是一種常識,
各國政府也不可能不知。
但她們偏偏要在2月開始行動,
甚至有國家在0死亡個案下,
已經進行邊境、城市封鎖。

可能有人覺得他們是先知先覺?

但其實,作出這樣的決定,代價就是燃燒經濟,
實在不到了逼不得已地步,也不會輕易去做。
即使做,必定是一步步實行,
不會完全一刀切「一於齊齊封城吧!」

這實在是十分之奇怪!


第三個可能性:
全世界政府精心策劃的預謀

日華牧師於1月底完成郵輪假期回港,
發現全世界有大量郵輪與疫情的新聞,
仿如是神給予他的一個提示—— 秘密在郵輪那裡!

早在2009年,牧師已分享到,
當 Planet X 將要逼近地球,
世界多國政府正在加緊時間,
秘密建造地下城,以及大量增建大型郵輪成為方舟。
只要裝現時的郵輪稍為改裝,
就能將載客量加大三至十倍,
大災難來臨時,就足夠將全世界的精英移居到郵輪上。


因為,近十多年來郵輪行業的發展,根本是很離奇。
本來1991年,全球郵輪僅能載10萬人。
但到了2012年,全球郵輪極速發展,可載上2000萬人!

要知道,郵輪不是我們每天的交通工具,
那是有時間去度假的奢侈生活,
2000萬人容量,等於全美10人就有1人每年都上郵輪玩。
這種供應量,絕對已經超過需求量,
建郵輪的人力物力投資極大,實在非常奇怪。

加上,現時有疫情了,
人人都不想上郵輪了。
因為,其中中央冷氣系統是傳播疾病的渠道,
各國更在討論,要把郵輪改裝,
成獨立通風系統的隔離船。
實在,有甚麼比這更好機會,
能把郵輪拿去改裝呢?

所以,非常有可能,這是一宗精心策劃的世界恐慌!
為要預備Planet X 帶來的大災難,
改裝郵輪,並且採排封城、軍法統治。


此外,英國首相知道,要為一個如此弱的肺炎封城,
英國人一定不願意,於是他更反其道而行!
他說,要進行所謂「群體免疫」策略,
讓全國六至七成人口感染,從而產生免疫力,
那麼,就能保護餘下的四成人,不受感染。

簡單來說就是指:「一起死吧我們,死了餘下的人安全了。」
這種說話方式,自然是引起恐慌吧!
引發英國人就能呼求政府作出監管人民的措施。

現時,我們見到英國比其他國家封城封得更撤底,
這場心理戰術Order Out of Chaos,
玩得真是成功呢!


這是日華牧師對第三個可能性作出的分析,
看來,世界政府已經為Planet X到來,
作出全面Action了!

這是新冠肺炎座談會:第三個發展的可能性 (1) 前言,
詳細分享請留意接下來的文章發佈!



相關連結:
20200405_vol530_星際啟示錄488_天馬座行動265_「新冠肺炎座談會 ─ 第三個發展的可能性」(1)


YouTube: 20200405 主日信息導讀:新冠肺炎座談會 ── 第三個發展的可能性(1)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