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效應專輯74:《聖經》消失,外院的信仰初階
現時,《聖經》的離奇變動及被修改的地方,幾乎全是針對現時的「巴蘭」。《聖經》消失,意味著神挪走「事奉者的杖」和「新婦的杖」,人們將只能停留在信仰初階。
【前言—恩典時期的終結】
上集「曼德拉效應專輯73」,日華牧師已分享到撒但受制於時間流裡,所以,神做的曼德拉效應,必定比撒但多。今集「曼德拉效應專輯74」,將會更進深分析,《聖經》英王欽定本被改寫所帶來的影響。

【祭司的事奉︰金燈臺借火點燃銅祭壇及金香爐】

於早前的「栽在溪水旁」分享,日華牧師提及,舊約裡,只有利未支派中頭生的,才有資格成為祭司,比例上,每130個以色列人,只有一人可以成為祭司,而且還有其他條件,包括:滿30歲以上的男性、沒有殘疾等。新約時代也一樣,過百的基督徒,才有一人可以成為神眼中的事奉者。
末後日子,當聖所及至聖所被提,神家中的祭司亦會一併被提,到達諸長子共聚的總會,應驗希伯來書12章22-23節:「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裏有千萬的天使,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有審判眾人的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 」
【聖所及至聖所被提,剩下外院】

所以,於七年大災難時,世界將要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光景,就是神會慢慢收起事奉者及新婦的杖,即收起祂的話語,應驗《撒迦利亞書》所預言,聖殿被收貨的景況。這意味著再沒有人可以成為祭司供職事奉,沒有至聖所,就更不會有大祭司。直到聖所及至聖所被提後,只餘下外院給所有人渡過餘下的1,260日,即三年半大災難,即是餘下兩枝燈臺、銅祭壇與及洗濯盆三種家具,代表以色列人及平信徒的信仰初階。
【外院形態信仰的初階—四枝燈臺、銅祭壇、洗濯盆】

我們現在看見,神藉著七年大災難收回祂的話語、收回《聖經》。換言之,他們到達外院的基本信仰,已經行人止步,無法再進到聖所及至聖所的領域。《聖經》出現的曼德拉現象正是預告,神藉著曼德拉效應,收回祂的話語,讓人無法從《聖經》尋著真理亮光,世界即將進到被提和大災難的時間,已經逼在眉睫。

祭司的工作,是於聖殿的金燈臺借火,到外院為百姓點燃銅祭壇的祭物,所以,外院也有祭司。 當聖殿被提,外院四枝燈臺中,預表以色列祭司及基督徒事奉者的燈臺,也會一併被提,只留下代表以色列會眾及基督徒平信徒的兩枝燈臺,就是啟示錄所提及,於世界之主面前的兩棵橄欖樹和兩個燈臺。
啟示錄11:1-4
有一根葦子賜給我,當作量度的杖;且有話說:「起來!將神的殿和祭壇,並在殿中禮拜的人都量一量。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為這是給了外邦人的;他們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 我要使我那兩個見證人,穿著毛衣,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他們就是那兩棵橄欖樹,兩個燈臺,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
【小結】
現時,我們已經看見,神藉著曼德拉效應,逐步收回祂的話語,《聖經》亦被改寫得體無完膚。當進一步,聖所及至聖所都被提後,最後的1,260日,就只餘下外院。所以,如日華牧師所分享,毛衣人的信仰只是平信徒的信仰初階,於三年半大災難中,已經沒有《聖經》成為他們的金燈臺,神留下的就是這套「2012信息」,成為他們渡過大災難的明燈。
更多內容︰
2012 榮耀盼望 vol. 388 ── 「星際啟示錄」的第三部份(44)
曼德拉效應(七)前言-動搖歷史、推向終結
【補充︰什麼是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
「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 是指一些人、事、物件的現實狀況,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但凡出現這個現象,就稱為「曼德拉效應」。 這效應名字的由來,是來自有關前任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實際個案,正如現實所見,他於2013年離世。但是,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他清楚記得,曼德拉於80年代的時候,經已在監獄中離世。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道、葬禮的電視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 當這個說法提出後,竟然得到大量網民回應,表示有相同記憶。從此,當現實與人們的集體記憶出現不相符,就會被標籤為「曼德拉效應」。
資料來源:.2010-2012恩膏引擎全力開動!!:曼德拉效應專輯74:《聖經》消失,外院的信仰初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