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世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世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過往40年內讓列國工廠化(2)


全球將以怎樣的形態,由全球化轉型成自給自足型經濟?

-以戰時動員令徵召全國所有人民及工廠,即時開始轉型生產民用品;
-以過量生產糧食及日用品,再用恐慌令民眾自發作出災難儲備;
-藉重創奢侈品及餐飲業逼使他們轉型節省資源。

「戰時動員令」強制各國轉型

這才解釋到,為何美國和日本,為著一個大家估計三兩個月就能夠解決的疫情,竟從中國搬走所有工廠,不是一間或兩間,而是所有的工廠。


因為,假如純粹是因為新冠肺炎而做的話,這個決定,其實是何等的不合理。原因,大家可以想想,今次的新冠肺炎,並不像伊波拉病毒般致命,雖然,還未有特效藥,然而,一般人靠著自身的免疫功能,也可以痊癒,甚至乎,香港亦只死了四人。

既然,疫情始終會過去,生活又會恢復正常。生產亦可以繼續,不需要花數以百億計的美元搬廠。


所以,因疫情而將所有工廠從中國撤出,並且,由政府以納稅人的金錢去支付所有費用,補貼商業行為。這是何等不合比例的做法。


因此,這亦成為了 Planet X 來臨的另一個線索。

假如是預備 Planet X 的話,搬廠回國,其實只是第一步。今次的疫情,正正就示範給我們知道,一個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聽過的字眼「戰時動員令」(Wartime Mobilization)。

於早前,日華牧師曾經提及過,1934年下水的豪華郵輪,瑪麗皇后號,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徵用為運兵船。

原因,正正就是於1940年,二戰爆發之後,被英國政府所徵召,將商用船隻,改裝為運兵船。

因為,當面對國家危難時,政府當然有著絕對的權力,調動所有人民和物資,去參與一場戰爭,無論是調動年輕人上前線打仗,或是改動所有工廠,變成兵工廠,去製造軍火、將鑄造廠、製衣廠,與及其他工廠,變成生產軍需品、補給品、醫療物資等等,這就是戰時動員令。

正如英國面對德國的攻擊時,不可能由政府出資,投資天文數字的金額,從零開始,去租地方、買機器、請工人,用幾年時間部署,去製造各種軍需品,才開始打家園保衛戰。

政府要做的,必然是立刻徵召全國所有人民及工廠,即時開始轉型,生產軍需品,一邊於前線打仗爭取時間,一邊於後方大量生產。

又正如德國作為發起戰爭的國家,德國亦是將所有民用工廠,改為生產軍需品的工廠,並且,每次佔領一個地方,亦會將這個地方的所有工廠,轉型至軍用品廠。

而現時,各國不是面對一場有硝煙的戰爭,以槍炮、子彈去對付眼看得見的敵人,各國所面對的戰爭,卻是眼看不見的病毒。所以,其實,各國現時也在戰爭狀態,只不過,他們打的是抗疫戰。

亦因此,我們看見各國也在行使戰爭動員令,就是下令徵召工廠,去生產抗疫戰的醫療物品。

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國防生產法,下令通用汽車生產呼吸機、與企業達成協議生產2000萬枝採集棒,

以及禁止醫療設備和 3M 口罩出口。

而英國,更展開了20年來,最大軍事動員,發動了56萬民眾參與成為志願人士,為醫療保健體系(NHS) 提供協助。

歐洲各國,眾多大品牌也參與生產抗疫產品,例如︰林寶堅尼生產口罩和防護服、

蘋果公司生產防護面罩、

資生堂生產酒精消毒液。

此外,還有其他大品牌,生產口罩、搓手液等等。

日華牧師分析,這種戰時動員令,目的,就是讓大量工廠於短時間內,向某一個方向轉型,由生產奢侈品,轉為生產各種民生必需品、醫療物品等等,去應對疫情。

不單歐美現有生產線,與及將來由中國調回去的生產線,最終都可以參與應對 Planet X 的計劃。

甚至乎,當眾多工廠由中國調回歐美、日本後,雖然工廠是遷移了,但是,於中國,還留下了大量熟手員工、知識及技術,這些都是重要的資源。

當有朝一日, Planet X 來臨時&#65#65292;中國政府亦可以動用戰時動員令,以閃電方式,使很多工廠轉型,生產各種應對災難的物資。

事實上,正如現時,大量工廠轉型製造醫療物品,包括口罩、搓手液等等。因為,這些物品,隨著疫情出現龐大需求,因而推高售價,必然會引來廠家大量生產賺錢。

除此之外,政府亦會協調物流,將物資調動。將以往浪費的物資、過多以至於公海中倒掉的食物,重新運回來,讓人們開始儲糧。

因為,除了物資升價外,我們亦可以看見,人們因恐懼疫情引發連鎖反應,開始儲糧。

所以,過去多至浪費的農產品、食物,只要有運輸,就可以急速地運回來,讓人當作寶物般爭奪,從而賺大錢。

當我們從這個方向理解的話,我們就能夠明白,為何各國政府要將新冠肺炎的疫情拖得沒完沒了,這個地方剛剛平息,那個地方又開始爆發,像是全世界輪流爆發般。


無限期拖長疫情逼使工業轉型

因為,正如之前已經提及,今次的疫情,是要為到 Planet X 再來而作出充分的準備。所以,他們一定要將疫情一季一季地拖下去,那麼,所有工廠,也就慢慢轉型。

即使政府不提出戰時動員令,商家們,亦會因為做生意賺錢的緣故,而紛紛轉型,生產醫療物品,與及民生用品、必需品等等,只需要兩個季度左右,人們已經習慣成自然,習慣了過著隔離、囤積物資的生活,就如現時的香港一般,而商家、工廠,亦會為到適應社會而作出轉型。

所以,正如日華牧師過去曾提及, Nibiru 來臨前,所有事情都可以在這一年處理好。例如︰撤僑、奢侈品廠轉型為必需品等等,並且,所有必需品,一年內就可以去到人民手中。

因為,大家可以想想,只要政府宣佈,新冠肺炎出現變種,死亡率、傳染率也大大提升,只要市民再多受一、兩次驚嚇,他們就會連廁所都用作囤積物品和食物,只在乎政府能否協調各間工廠,生產出足夠產品,讓市民購買。

過去,幕後精英就是藉著世界工廠的方式,將生產提升至一個階段,甚至是超過人們的所需,甚至乎,為著穩定價格而銷毀貨物和食品的事,亦時有所聞。

既然,現時有大量物資過剩,甚至要銷毀時,政府只要適量調動,就能夠讓市民囤積糧食。

並且,全世界最浪費的事業,就是餐館,大家可以想想,每一天,有多少食物,是於餐館中造成浪費?不論是預備菜式時,只選擇食材中,上好的部份,其餘菜頭菜尾直接棄掉,或是烹煮好的食物,因沒有人買而棄掉。這就是現代人過慣的生活。

但於疫情下,首當其衝的,就是飲食業,於今年,數以千計的餐廳、食店倒閉。以全港19區平均計算的話,一區已經關了一、二百間餐館。

當餐廳對於食材的需求減少時,浪費減少,那麼,市面上的食材,就會非常充足,因為,相同的供應商,於之前,是供應給餐館,但現在,卻直接售賣給市民。


所以,假如香港需要儲糧的話,必定可以完成。並且,由中國運來香港,亦非常方便,價錢並不昂貴。


因此,於香港,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其實已經是比較輕微。雖然香港沒有農業和工業,但因為財政仍算豐裕,所以,仍然可以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見,不久前,即使口罩短缺,價格一下子升十倍,但當其他工廠轉型後,價格就會慢慢回落,而搓手液等清潔用品的價錢,就跌得更快。

所以,因著物資短缺而產生的物價爆升,最受影響的,只會是第一波,當其他工廠也紛紛轉型後,價格自然會回落,


因此,日華牧師亦提醒,假如,當弟兄姊妹看見日用品的價格,已經慢慢回復正常,甚至乎,因為一窩蜂的生產,變成供過於求,價格比正常還要降得更低的時候,弟兄姊妹就可以慢慢購入,儲起約一年的份量。

原因,新冠肺炎,只是 Planet X 來臨前的插曲,於 Planet X 來臨時,這些工廠又會轉型做更緊急的物品,例如︰包裝食物、脫水食物等等,那時,日用品又會變得短缺。

所以,現時就應該常備一年的存貨,每次都用舊貨,買新貨。畢竟,我們今天所面對的世界,是大部份人有生之年,都從未見過的情況。


也就是說,於未轉型前,所需物資耗盡,導致價格昂貴,但當其他供應商轉型後,就不會繼續昂貴。而這種轉型,基本上,只需要一個季度的時間。


所以,弟兄姊妹囤積物品的話,也不需要很多。因為,隨著其他工廠,等候疫情過去的時間拖得越長,他們也會面對現實,盡早轉型至有利可圖的業務。

那麼,市面上的食物、日用品,又會於一段時間後變得充裕,就正如現時,滿街的口罩、搓手液,再過一個月後,生產甚至會追上香港人每天的用量,變成供過於求,就正如深圳,口罩堆得滿瀉,售價已經跌至1.5元一個。



那時,只要花很少錢,就能夠輕易儲足一年份量的必需品及食物。

這亦如同幕後精英所願,於不公佈 Planet X 的到來、不引發人民恐慌的情況下,藉著疫情,於不知不覺間,將所有奢侈品工廠,轉型為生產食品、日用品,甚至醫療、民生用品,這種戰時動員的狀態,讓每一個人都因為對於疫情的恐懼,盡量囤積物資。

那麼,到真正公佈 Planet X 出現的時候,就不至於令所有人進入極度恐慌的狀態,因而引發社會不穩和動亂,導致 Planet X 尚未來臨,社會已率先崩潰的現象。


結語


所以,各國現時的手段,由一開始就不是針對抗疫,他們的措施真正要抗的是災難,一場全球各國都不得不面對的,Planet X的災難。


相關連結
鄧小平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
網絡生活2.0:疫情與儲糧的生活
世界大棋局 (10) — 中美貿易戰 2.0
各國政府疫情下淡化全球經濟損失
新冠肺炎 - 國家轉換立場增加社會恐慌
時事追擊:新冠肺炎疫情與軍法統治
Planet X逼近的最新力證!


資料來源:

過往40年內讓列國工廠化(1)

當Freemason發現Planet X後,為何用全球化加速全球經濟至超高速程度,再一舉推倒?


-用40年使全球全速工業化,有足夠能力在Planet X到達前生產足夠儲備資源;
-Planet X到達時,全球航運會停擺,因此各國要進入自給自足時代;
-Planet X的災難令舊式奢侈經濟一去不返,要轉型成民用品經濟。

中國40年間超速發展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今次的新冠肺炎事件,導致全球瘟疫大流行。並不是一件偶發性事件,而是全球性預備 Planet X 的臨到。

當我們有著這塊碎件,知道 Planet X 大概來臨的時間,那麼,我們就會明白,自從 NASA 於1983年公佈發現 Planet X 之後,過去幾十年間,全世界國際外交上的部署和各國的經濟發展,為何會變成現今這局面,一切一切,原來也是預備 Planet X 來臨的部署。

過去幾十年,國際政治舞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家可以想像,假如, Planet X 早於40年前已經出現的話,其實,40年前, 有多少個國家,當中,又有多少人類,可以捱得過的呢?

但到了40年後的今天,各國所擁有的資源、物品、生活方式,對比40年前,當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充裕到一個階段,往往是供過於求,造成大量浪費。

大家試想想,對比40年前,大家所擁有的衣服、家電、物件,增加了多少?

這就是40年間,幕後精英所策劃,讓全世界所有國家,在不知不覺間預備的成果,他們的部署,對於全人類而言,是一種善意的預備。

大家可以想想,40年前,中國才剛剛經歷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百廢待舉。於世界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GDP,只是排行於第十名左右。

當然,排行第十名,只因為人口龐大的緣故,假如除開每一個人的人均 GDP,就會知道當中的差距。

於1980年,美國的人均 GDP 為$12,400美元,香港是$5,700美元,而中國,則是$300美元。 

即是,香港的人均 GDP,是中國的20倍,美國則是41倍。

亦因此,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很多時,香港人回國內探親時,都會帶備不同物資接濟親人,包括︰衣服、電飯煲、糧油食品、茶葉煙草等等,任何能搬得動的,也會拿回去接濟親人。
到了1990年,美國、香港及中國的人均 GDP,就變成了$23,600、$13,000及$345美元。

因此,頭十年,美國和香港正值黃金時代,美國升幅一倍,而香港,更是超過一倍,但中國的經濟,仍然未有起色。

到了2000年,美國、香港及中國的人均 GDP,變成了$36,000、$25,000及$950美元。

可以看見,這十年間,美國的增長減慢,只有50%升幅。但香港仍然強勁,升幅維持一倍。而中國,已經開始趕上,由三百多美元,升至約$1,000美元。這就是中國開放政策,引入外資所帶來的成果。

中國的 GDP 總量,亦開始趕上,升上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而中國發展成為世界工廠的真正轉捩點,是2001年加入了世貿組織。
到了2010年,美國、香港及中國的人均 GDP,已經變成了$48,000、$32,000及$4,500美元。對比美國及香港上升了三分之一,中國則升了四倍多。亦即是說,香港人均 GDP 對比中國,由80年代的20倍,跌7倍,而美國,更是由41倍,跌10倍。

這反映出,中國變成世界工廠後,藉著勞工密集的生產模式,令經濟得以快速增長。

到了2019年,美國、香港及中國的人均 GDP,則為$63,000、$47000及$10,000美元。

因此,於香港生活,大家也可以感受到,這十年間,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後,兩地生活的拉近。

原因,$10,000美元,是整個中國大陸人均的水平,於香港鄰近的深圳,其實遠超此數。據統計,深圳人均 GDP 為全國最高,突破了20萬大關,大約是$28,000美元。

對比香港平均的$47,000美元,已經等於一大半。而事實上,香港的人均 GDP 達$47,000美元,即$360,000港元,是因為財富收入不平均的緣故。

對比香港的入息中位數為每月$19,000港元,即年薪約24萬港元。深圳的人均 GDP,其實已經很接近。

所以,於這40年間,中國是由人均 GDP $300美元起步,到現時的$10,000美元,期間,已經增加了30倍。

而國家 GDP 的總量,更早已超越眾多發達國家,排行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對比美國的20萬億,中國亦有13萬億,而排第三的日本,已經不足5萬億。

Tesla CEO 馬斯克更指出,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會超越美國兩至三倍。

從數字上,我們可以得知,中國得以由2000年,人均 GDP $1,000美元,20年後,升了10倍,到達$10,000美元,正正是受惠於中國得到美國的支持,加入世貿組織。

於現時看來,2000年,經歷東西德統一、蘇聯解體,中國差不多是唯一一個共產大國,是鐵幕下,唯一一個敵人。


然而,美國一改他們的冷戰態度,容許中國加入世貿,於當時來說,是一個非常令人奇怪的決定。

但是,當現在回看,假如是為著 Planet X 而作出預備的話,那麼,整個進程,就變得非常合理,就是讓全世界不同地方,也可以自給自足。並且,西方各國,可以享受20年低廉價格的產品。


全球工業化只為生產足夠災難物資

事實上,中國製造業佔全球比重,由1980年的1.5%,升至2000年的6%。其後加入世貿,製造業全球比重,更上升了4倍,佔25%。

上述數字,只是著眼於中國的發展,東南亞其他國家,包括過往稱王的日本、台灣、南韓,遠一點的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甚至是緬甸、柬埔寨、印度等等,於這幾十年間,我們亦可以隨處看見東南亞各國製造的產品。


所以,大家可以想想,於這40年間,美國及其他西方發達國家,投放了多少金錢、多大的投資,才可以於短短40年間,成功令亞洲各國工業化,甚至乎,讓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

日華牧師分析,這方面的發展,並不是偶然,而是世界幕後的精英刻意為之,讓各國全速工業化,能夠生產大量產品。

原因,當 Planet X 到來時,航運自然要停擺,各國亦自顧不暇,只能夠保護自己的國家,希望可以自給自足,渡過難關。

因此,於1980年代開始,幕後精英要令工業發展盡量全球化,這是預備 Planet X 的到來,唯一的必然出路。

當我們明白這一點,就會更理解,為何美國往年突然間挑起中美貿易戰,號召全球去中國化,由最先,作出稅務上補貼,吸引美國資金回流。

甚至乎,借助疫情,宣佈美國政府補助所有美國公司,將生產線由中國調回美國,所有成本由美國政府支付。

而日本亦有同類措施,承諾投資22億美元,協助日本企業撤出中國。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其實,也是 Planet X 來臨時的預備之一,就是於 Planet X 來臨前,將所有生產線、機器都運回自己的地方,讓自己國家也重新開設生產線,聘請工人維持生產,讓國家得以自給自足。


假如,今次美國及日本政府這個奇怪的改動,目的,是要讓中國的工業生產,搬回本土,去迎接 Planet X。

那麼,下一步,我們會看見另一個線索,就是美國政府會推波助瀾,鼓吹本土生產各種日用品和食物,甚至乎,刻意不去救助傳統舊式的經濟及奢侈品,讓這些商家自行轉型,轉型至製造民生用品及新型經濟。

原因,當 Planet X 來到,一個價值100,000元的名牌手袋,遠不如100,000個口罩有用。

並且,我們看見,於疫情下,新式經濟發展出互聯網商家、外賣店,甚至乎,Amazon 聘請了10萬人。

大家可以想像,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疫情只是預計於一、兩個月完結,一切會回復原狀、生活如常的時候,那麼,當然不會聘請10萬人。
明顯地,他們預計這將會是一個不會逆轉的趨勢,正如 Planet X 來臨時,只能以互聯網維持社會運作。


再加上,假如政府再補貼本土日用品和食物工業、補貼互聯網業務,而放棄舊式經濟及奢侈品的話,那麼,他們預備 Planet X 的舉動,就更明顯。

當災難時,所有航運截斷,各國只能夠以自給自足方式,去拯救自己的國民。(待續)


相關連結
鄧小平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
網絡生活2.0:疫情與儲糧的生活
世界大棋局 (10) — 中美貿易戰 2.0
各國政府疫情下淡化全球經濟損失
新冠肺炎 - 國家轉換立場增加社會恐慌
時事追擊:新冠肺炎疫情與軍法統治
Planet X逼近的最新力證!


資料來源: